第三百五十四章 各怀心思

看着站在台上的三个人,下面的众人各怀心思。

六年前,这三人还处在圈子里的底层,默默无闻,他们从电视剧起家,一路走到现在。

虽然还没有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深厚底蕴,但已经崭露头角,足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像这种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影视公司,总局想必会采取扶植的政策,正如林子轩说的那样,他们遇到了好时候。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是最好的时代,是因为政策放宽了,创作环境更自由了,各种类型的影片都可以做出尝试,不像以前只有主旋律影片和文艺电影。

最坏的时代是指电影市场的全球化,好莱坞大片来袭,让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差距。

好梦公司的三部影片接连取得了票房成功,虽然还无法和好莱坞大片相比,但总算是看到了希望,这种具有创作能力的公司或许才是国产电影的方向。

不少影视公司的老板都在思考林子轩等人的成功模式,以便复制借鉴。

作为和好梦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员,王钟军很早就开始研究,当其他人在分析冯小刚和葛优这对组合创造的票房神话时,他注意到林子轩才是其中的核心。

从拍电视剧的时候就是如此,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是由林子轩推动和策划。

在王钟军看来,林子轩对于市场有极为敏锐的触觉,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影视剧。

正是由于林子轩在后面的全力推动,这家公司才能如此快速的发展,从当初十万元的注册资金到现在超过千万的总资产,只用了三年时间。

王钟军听说好梦公司要请一位管理人员,他犹豫过,要不要加入到好梦公司。

最终,他决定继续和好梦公司保持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积累在影视制作方面的经验,以后再发展自己的影视业务。

目前华宜广告公司的业务做的不错,在京城的广告行业打响了名头。

他们不再做那种小广告,都是接大订单,从事银行和航空等领域的广告业务,获利丰厚。

有了这样的基础,他更愿意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而不是加入别的公司。

王钟军早年参军,是部队里的侦察兵,军事素质出色,这养成了他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军事化的作风,随后在美国的留学生涯造就了他的商人习性。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做事干练果断,同时以商业利益为重。

这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不过却不合林子轩的胃口。

事实上,在好梦公司总经理这个职位上,林子轩考虑过王钟军,当然,他只是考虑而已。

一个是王钟军本身就是公司老板,估计不愿意屈居人下,再者说,王钟军的管理风格颇为强势,磨合起来较为困难。

说到底,林子轩希望好梦公司是一家有人情味的公司,不要过于商业化。

韩三平看着这三个人,想起了一些往事。

他来京城那一年好梦公司成立不久,正筹备拍第一部电影,整个公司只有三四个人,连拍摄器材和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没有。

拍摄资金只有五十万,还是卖掉一部电视剧的版权赚来的。

在张国立的牵线下,大家在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天,他们的合作就这么开始了。

没有人看好这三个人,或者说根本没什么人关注他们要拍的影片,就连韩三平也有这种想法,冯小刚是拍电视剧出身,不怎么了解电影行业。

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并且创造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能够盈利的低成本喜剧片模式。

京城电影制片厂已经有了拍这类喜剧片的计划,韩三平本来想请葛优出演,却被婉拒了。

他想着既然冯小刚不拍贺岁片了,那葛优的档期就空了下来,和韩三平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他们不在乎葛优的高片酬,只要葛优愿意出演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