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全明星阵容

随着九七年香港的回归,香港和内地电影行业合作拍摄的电影项目逐渐增多。

这种项目以往是以香港的制作团队为主导,内地的工作人员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比如帮忙寻找外景地,协助制作道具和搭建外景,组织群众演员等等。

剧组主要的部门都由香港的人员负责。

他们觉得内地的电影从业人员观念落后,不专业,没有效率,不好合作。

如今香港的电影市场不景气,光靠香港的市场很难养活那么多的电影从业人员。

从电影的票房数据就能看的出来。

九七年之前,香港突破五千万港币票房的电影不在少数,到了九八年,香港最高的电影票房成绩才四千一百万港币,下降趋势明显。

一旦某部电影票房大卖,就会被香港媒体冠以救市之作的称号。

这个市场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可见是多么的萧条。

他们倒是想去好莱坞,可好莱坞的门槛太高,不是他们想去就能去的。

能去好莱坞的主要是精通制作动作片的人员,香港的武行在好莱坞有一定的市场。

于是,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内地,合拍片成了一条新的出路。

内地的电影市场刚刚兴起,连好莱坞都逐渐重视,自然也吸引了香港电影人的目光,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捞金的大好机会。

香港电影人在内地工作,薪酬按照香港的标准计算,比内地的工作人员高上好几倍。

江至强和林子轩说的清楚,他已经把薪酬压得很低了。

而且,《卧虎藏龙》的资金紧张,工作人员的薪酬要到影片拍完,拿到钱后才会支付。

林子轩明白这是正常现象,他只能尽可能的提高内地工作人员的薪酬,不要和香港的制作团队差距太大,否则连他自己都看不下去。

两地之间的薪酬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看齐的。

相比较而言,李桉从好莱坞带过来的那几个人的薪酬更离谱,他们按照好莱坞的标准算,比香港电影人的薪酬高上几倍。

除了薪酬,还有演员的问题。

江至强解释了他的难处,香港不少有名气的演员愿意自降片酬来演李桉的新片。

大家不看好李桉的武侠片是一回事,出演不出演是另一回事。

演员大多是冲着李桉好莱坞大导演的名头来的,人家不是看重这部片子会不会成功,而是看重和李桉合作带来的好处。

李桉的电影肯定要走国际化路线,参加各大国际电影节,这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在进军好莱坞,和好莱坞电影公司谈条件的时候,和李桉合作过是一个不错的筹码。

然而,那些大明星就算自降片酬也不会低于五十万美金。

香港的大明星基本上都是上百万美金的片酬,他们不可能说我拿十万美金就行了。

“关于这点咱们谈过,主要角色以内地演员为主,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影片的制作上来,内地演员不仅片酬低,影响力也不差。”林子轩重申道。

陈道明在国内拿过很多奖,绝对的实力派演员。

俞飞鸿是威尼斯影后,在《生死抉择》里出演主角的妻子,再一次被国内观众所熟知。

这个角色虽然涉及腐败问题,但最后知错能改,主动自首,获得观众一定程度上的谅解。

徐静蕾在国内成了一线明星,凭着《回家》一片在欧洲影坛受到关注。

夏雨是威尼斯影帝和金马奖影帝,这两年虽然没拍电影,可影帝的头衔还很有价值。

张国立是开罗国际电影节的影帝,在国内拿奖无数,实力派演员。

这种全明星阵容香港的电影圈也很难凑得出来,香港金像奖和威尼斯金狮奖的分量不同。

再说,内地演员的片酬普遍不高。

林子轩最多给陈道明开出十八万美金的片酬,相当于一百五十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