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神农研究院(第2/4页)

王铮淡淡一笑,“也是机缘巧合!”

见他不愿意多说,马运也识趣的没有多问。毕竟,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不能触碰的隐私。

“这2500公里高速公路的总造价多少?”

“双向六车道,算上跨越湄公河的大桥,总造价3200亿人民币!”

“一公里造价1.28亿,倒也不算夸张。不过,双向六车道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这些高速公路是连接中国与中南半岛的主干,一旦打通,双方市场将真正融为一个整体,其物流之繁忙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所以,六车道并不算夸张,只是考虑了提前量而已!”王铮道。

马运思索片刻后,“工期多长时间?”

“五年!”

“仓促了点!”马运皱眉道。

“要不如此,我也接不下这些黄金项目。不过,尽管工期有点仓促,但多点开工的话,按时完工并不困难。”

“所以,你才把它们拿出来融资?”马运笑道。

“是啊!”王铮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今年九龙仓置业开工建设的城市综合体达到32个,绿城置业开工的住宅项目更是多达137个,单是这两项投资加起来每年的投入就不下1200亿人民币。单是为了维持它们就耗尽了我手里的资金和贷款。所以,南洋的基建项目就不得不拿出来融资了!”

他的话半真半假。九龙仓置业和绿城置业固然是消耗资金的大户,但自从把“金三角”的黑金吃到嘴里后,资金窘迫的情形已经有了很大的缓解。而之所以想把马运拉进来关键是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太过庞大。想要完成“想要富先修路”的目标,必须要吸引天量的资金进来。而资金富裕的中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这样的合作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另外,王铮的身份和血脉,也让他心里也更倾向于让中国得利,而不是美国和西方。

了然的点点头后,看着王铮,面带笑容的马运也有些感慨道:“老弟你的气魄真是令人钦佩,在如今国内,一年砸1200亿在地产上面,国企都不敢这么干!”

“老哥过誉了。从广州‘九龙仓广场’项目公布到现在,我不知道被媒体骂了多少次‘傻大胆’,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看我笑话呢!”王铮笑道。

“不过是一群‘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目光短浅之辈而已!”略带不屑的摇了摇头后,“世人都羡慕我们的光鲜亮丽,却不知道背后我们被人讥讽、嘲笑、不理解,甚至失败过多少次!”

王铮点了点头。尽管他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神农系统”,对与奋斗的理解不如马运深刻,但一路走来一样过的很不容易。

“好了,不聊这些糟心事了。说说投资吧。对于刚才的‘高速公路’项目,我很有兴趣。不过,你也知道我的财富大多是阿里巴巴和支付宝的股份,能够调配的资金可没有你多。所以,在这个项目上我最多能够投入50亿人民币。”

“50亿已经不少了!”王铮点了点头,顿了一下后,“不过,马老哥可以在江南会内部替我宣传一下,有意向投资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马运一愣,随即笑道:“这次你怎么这么大方了?不怕人太多,分去了你的利润?”

“谁叫我手里资金有限呢!”王铮苦笑道。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替你宣传一下。想来江南会里不少人会有兴趣!”马运点了点头。

“那就多谢老哥帮忙了!”

“客气什么!”

在两人说话的功夫,车子已经驶出了桃源山庄,沿着经过二次修葺后,变得更加开阔平坦的公路,沿着国道进入了汉中市区。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汉中高新经济开发区。在留坝县新修建的研究基地建成之前,至少明面上的“神农研究院”还要在这里待上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