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纸牌屋和大数据(第2/3页)

在场高管听到这话有些诧异,现在奈飞的估值已经跌到200亿了。等到《纸牌屋》上线,估值恐怕都跌到100亿了。更重要的是在华尔街看来,奈飞向自制剧转型是一种倒退,是在向HBO这样的有线台靠拢,影视公司、电视台都是夕阳产业,所以,他们不再看好奈飞的前景。就算《纸牌屋》很红,能够带来大量会员,如果华尔街认定奈飞是影视制作公司,那在他们眼中奈飞依然没有前景,估值就起不来。

安蒂奥科知道大家为什么疑惑,笑着解释道:“单靠《纸牌屋》不可能改变华尔街的观念,也不可能将估值拉回到原有水准的。推出《纸牌屋》主要是想吸引更多的会员。不过在《纸牌屋》推向市场的时候,我们会用一个概念来包装,而真正能够将股价拉回到原位的就是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就是大数据!”

大数据这个概念去年才开始火起来,主要是在科技和互联网圈火,还没有到后世菜市场大妈都开口闭口大数据的程度。在场不少高管都不是搞互联网的,对互联网关注也不是特别多,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大数据这个概念,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安蒂奥科知道这一点,就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话进行解释:“奈飞是流媒体,是在线视频网站,当用户通过浏览器使用奈飞帐号登录网站时,奈飞后台会把用户位置数据、设备数据悄悄地记录下来,这些数据还包括用户收看过程中所做的收藏、推荐到社交网站等动作。

传统收视率统计只抽取数千个样品用户,然后进行分析,而奈飞的数据库却包括了25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相比传统的收视率数据,奈飞的数据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有什么用呢?如果几百万个观众都在某一个节点做出了快进或者回放的动作,那这个动作就具备了可分析的意义。

比如当你打开《纸牌屋》第一集看了几分钟后按下暂停键,这个动作就会迅速被奈飞记录、锁定并分析。可能你只是去了趟洗手间,但奈飞有2500万用户,如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每天数以百万计的用户中,不少人都在这里暂停过,那就说明这可能是电影的尿点。当很多用户集体选择快进时,那就表明这段戏极其无聊。当用户来来回回观看某个片段时,那就表明这个地方很动人,或者戏很给力。那么我们在拿到数据后,就可以反馈给制作者,这个是尿点,以后最好少这种东西;或者这个情节很给力,以后多来点。”

在场不少高管惊呆了,掌管影视的高管更是目瞪口呆。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是同一句话,我靠,竟然还可以这么玩?

安蒂奥科对大家的这个反应很满意,微笑着继续道:“华尔街的分析师不是说我们转型是倒退嘛,说我们把自己变成了HBO那样的有线电视台。现在我们用大数据告诉这些分析师,你们错了,我们不是HBO,我们要做的是流媒体加大数据的HBO,奈飞在便携性、定制化、灵活性等方面将会把影视剧带到一个新维度!”

“啪啪啪!”张然带头鼓起掌来,紧接着,在场的高管们都兴奋的鼓起掌来。

流媒体加大数据是全新的概念,以前没有人玩过,属于领先世界的理念,这种新概念特别容易受到追捧。像后来的uber每年都是巨亏,但就是概念玩得好,公司估值不但不跌,反而是一路飙升,无数投资人追着想把钱投给他们。奈飞也是这个道理,上一世奈飞在抛出大数据这个概念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股价就从229美元,飙升到了455美元。

叶林倒是相当冷静,问道:“可你怎么能够保证《纸牌屋》一定会火呢?如果观众反应不好,市场反应惨淡,岂不是说明大数据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