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日本(九)(第2/2页)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日本几百年的“家职化”社会结构,让武士、神官、工匠、商人、农民诸种职业无不世袭,社会等级划分的僵硬化固定化不但为中国历朝所无,连欧洲中世纪也望尘莫及。

也就是说,你老子是农民,那你和你的后代,世世代代也只能是苦逼的农民。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永无出头之日,使得日本人直到今天,也都习惯于服从、认命。所以性格也更加的坚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日本,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国内还是多山环境,耕地不多,粮食产量之少,甚至不足以供应全国人吃饱,一般百姓要保证不饿死,除了捞海产,就算丰年也要上山挖野菜。

这个时代的日本,六公四民的税收规格,也就是产出粮食60%归政府,40%归自己已经成了常态,这还没算地主的那一份地租。有时候,狠心的领主会把税额订到七公三民,甚至八公二民。若是在中国,早特么烽烟遍地,流民四起了。可是在日本,却是千余年的常态。

在上古的时候,日本人就形成了一天只吃早饭和午饭两顿饭的习惯,早上到下午要干活,所以一定要吃饭保持体力,晚上是休息时间,加上那时候人们没多少娱乐,只要早早睡觉肚子就不饿了,如此便能省下一顿饭的粮食。这样的习惯不光农民在遵守,上至天皇下至武士,几乎成了全国不成文的规矩,全国上下都在执行不吃晚饭的习惯。

战国时代的日本人忠实执行着禅宗“不妄食”的教规,正餐之外很少吃东西,当然也是没条件吃。即便再有钱,正餐时吃的鱼也只是够一餐吃的,真正的高级鱼和大鱼,只有在婚礼和过年之类的庆典活动时才吃的到。

而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虽然伙食标准在远东军中已经属于最低的水平了,但对这些常年吃不饱饭的苦逼流浪武士来说,那实在是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