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十九章 大增兵(第4/8页)

李舜臣一看,面色大寒,当即下令部属拆除帐篷,准备上船。陈璘喝得不算多,他看到李舜臣要走,连忙过去问怎么回事。李舜臣说:“我们是盼着天将来助战的,结果您的部下到处劫掠,把好不容易聚拢在的百姓都吓跑了。我这个当将军的,没脸留在这里。”

他这一番话绵里藏针,让陈璘有些无地自容。好在陈璘是一代名将,轻重缓急还能分清,他没一脚把李舜臣踢开,反而向他道歉。李舜臣趁热打铁,说如今两家合兵,最好统一管理,大人您是最高统帅,军纪这类事情,就让我来代劳吧。

陈璘琢磨了一下,答应了。

李舜臣治兵的手段,那是没得说。他得了陈璘保证以后,连续严厉处理了数起滋扰百姓事件,于是明军都知道这位朝鲜将军的厉害,军纪比入朝时强了不少。

明、朝水师联军会师以后,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次联合作战。八月十三日,联军出征折尔岛,击溃日军一支小舰队。这是一场小规模遭遇战,是战朝鲜水师斩级百余,而大明水师因为还未习惯朝鲜海面与日军战法,基本没怎么跟敌人发生正面冲突,一仗下来,一无所获。

陈璘面子有些挂不住,把手底下人叫过来痛骂了一顿。他正骂的唾沫横飞之时,忽然来了二十几个朝鲜使者,手里拎着四十多个倭寇脑袋。为首的对陈璘说:“我家提督说了,朝鲜水师的胜利,就是大明的胜利,所以这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献上四十个首级,请您笑纳。”

看来李舜臣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终于不再是那个官场楞头青了,也懂得人情练达之道了。

李舜臣这种友好态度,让陈璘十分感动。

一般脾气暴烈之人都有个特点,好走极端,对你坏起来,恨不得把你吃了;对你好起来,恨不得把你供起来。李舜臣的谦折态度,让陈璘感觉非得投李报桃不可。他先劝李舜臣移民大明,担任高官,遭到婉拒以后他还不死心,专门给万历上书,盛赞李舜臣的各种光辉业绩,最后竟替李舜臣讨来了一枚九叠篆文铜铸都督印,规格高得惊人,还附赠了虎头令牌、鬼刀、斩刀、督战旗、红小令旗、蓝小令旗、曲喇叭、号称“八赐”。除了八赐以外,还赠送了长柄镰刀和龟船。

其他都好理解,唯独这个龟船一直以来众说纷纭。龟船不是朝鲜的独门武器么?怎么还用得着万历赠送呢?我推想其中原因,大概是因为朝鲜物资匮乏,难以再建造大规模龟船,因为万历特意在大明境内建了几艘——或者说备好了物资材料——再转赠给李舜臣。

李舜臣得了这些赏赐,面色发光,把它们高高挂起在军营里来,谁来了都要带过去炫耀一番。

有了这一番交情,陈璘和李舜臣的关系从最初的互相忍让,变成了互相欣赏,见面彼此都要道声爷,没事就作诗唱酬,出门乘轿都是并驾齐驱,关系比蜜都甜。

这种意外发展,让汉城以柳成龙为主的悲观主义者们眼镜噼里啪啦碎了一地——如果他们有眼镜的话。

刘綎、董一元、陈璘分别来自于大明西南、东北和东南,他们代表了援朝部队的三个主要来源。他们的入朝,表明大明朝廷终于下了狠心,决定动员全国之力,把苟延残喘的日本人直接碾压过去。

就这样,在短短数月之间,明军在朝鲜的总兵力激增到了十四万两千七百人!一线兵力达到了九万多,军容前所未有之盛!可谓是兵多将广。

兵多,这个好办;将广,却有麻烦。在朝鲜这么一个狭窄的地方,却聚积了这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总兵、副总兵,管理起来是件麻烦事。

董一元是老资格,不必说,肯定地位不能比麻贵低。刘綎和陈璘两个人如今也是独领一面的主军人物,头衔上都有个提督。这些人凑到一齐,如果搞不清尊卑,早晚得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