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鲁王监国(第2/4页)

在死亡的威胁下,这些缙绅才同意按额输饷。

闹哄哄间,郑遵谦的父亲从杭州纳款降清回来,听说儿子要起兵跟清廷对着干,不由得冷汗直冒,跌跌撞撞跑来,跪倒在郑遵谦面前磕头大哭道:“你还是饶过老汉一命吧,你这么搞,一定会株连九族的!”泣劝郑遵谦不要同清朝作对。

郑遵谦不管不顾,绝裾而去。

基本在绍兴起事的同时,六月十二日,清廷所任命的宁波府知府朱之葵、宁波府同知孔闻语也险些被乡民逐杀。

与郑遵谦这类江湖豪客不同,在宁波带头起事的竟是六名书生,后世称为“六狂生”,他们是鄞县生员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茞、毛聚奎。

董志宁等人起事之初,曾遍谒在籍各乡绅,但众人仍在观望,反应冷淡。

闰六月初十日,宁波府知府朱之葵替清军运粮,中途遇阻返回鄞县。

这日,原崇祯朝兵部主事孙嘉绩派人到鄞县约自己的门人林时对起兵抗清。

林时对曾任崇祯朝吏科都给事中,他通过与曾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官的葛世振等商议,认为原太仆寺卿谢三宾是个地地道道的土豪,家财百万,而且在崇祯朝出任山东军区的监军,有过丰富的军旅生活经历,可以担任义军主帅,就前往谢府恳求谢三宾出山。

谢三宾却是个胆小如鼠的鼠辈,连连摇头说:“充当主帅,就是充当清军脚下的鸡蛋,蛋黄蛋清踩碎成一地,你们难道不怕死吗?”

林时对等人倍感失望,听说了“六狂生”倡导起事,但鉴于这六人名望不高,影响力不强,便找到他们和他们细商,最后一致决定改推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为义军首领。

钱肃乐与谢三宾不同,听了林时对等人的提议,慨然允诺,并议定次日邀集众乡绅到城隍庙开会,共举大计。

留驻在鄞县的清知府朱之葵、同知孔闻语听到了鄞县乡绅要在城隍庙开会的风声,疑心乡绅要对清政府不利,便亲自前来观察动静。

这日,众乡绅刚刚集合,他们尚未知道钱肃乐等人的意图,听说知府、同知来了,都降阶迎接。

来得正好!

董志宁、林时对毫不迟疑,夺过朱之葵、孔闻语的名敕,一把撕碎,宣布拥戴钱肃乐起兵反清。

几千名围观百姓欢声雷动,当即拥簇着钱肃乐到巡按署中任事。

隶属于海防道的两营兵和城守兵也表示支持抗清。

朱之葵等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跪地告饶,终得免一死。

宁波府城鄞县自此树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宁波府城内的乡绅也都支持举事,只有谢三宾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依附清廷,派人携带亲笔书信前往定海请王之仁出兵镇压。

王之仁乃是崇祯朝执掌东厂大太监王之心的弟弟,李自成入北京后,要求捐饷,王之心凑不出三十万,被刘宗敏用大木板活活夹死。

王之仁此前得哥哥提携,任大明浙江防倭总兵,降清后仍担任原职驻军于定海。

谢三宾为了劝动王之仁,在信中诱导说:“众口附和,诋毁诽谤,全部出自狂妄无知的六狂生,而一大群头脑简单的缙绅竟然争相附和。将军只要带领军队前来斩杀六狂生和钱肃乐,大事可定。到时,我谢某人必当以千金相酬。”

巧的是,王之仁及其手下二万五千多名官兵同样是钱肃乐等人争取的对象。

钱肃乐专门安排了浙江名嘴倪懋熹作为使者前往定海策反王之仁。

这样,谢三宾的信使和倪懋熹同一日到达定海。

王之仁到底会接受谁的邀请呢?

倪懋熹通过暗访,得知自己来定海之前,曾有一名姓陈的秀才上书斥责王之仁叛明降清,结果,被王之仁剁了。

看来,策反王之仁的成功率很小。

但既然来了,就算拼着一死,也要试上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