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新飞机(第2/3页)

“如果是对付现役的敌军战斗机,两挺13毫米口径的机枪就足够用了,当然如果是4挺的话就更好了。携带更多的子弹显然更具优势。”他指了指飞机说道:“这架飞机的油箱更大,因此航程也更远,留空时间也就更长,如果因为弹药的数量频繁返航,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几个工作人员不停的点头,有的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些问题,有的正在用铅笔在白纸上画着什么。这种战斗机可是德国人的最新科技产品,算是FW-190D的终极改进型号。这架飞机在德国内部被命名为Ta-152,空军的正式代号被称为Ta-152D型战斗机。

早在德国空军装备FW-190D型战斗机,开始全面取代原本的ME-109A型战斗机的时候开始,福克·沃尔夫设计团队就开始着手开发FW-190D战斗机的替代品了。

原本这种战斗机是为了增大FW-190D型战斗机的航程才研制的,因为德国空军正在准备量产一种四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也就是后来的屠夫轰炸机,所以需要一种可以提供远程护航的新型远程战斗机。

很快,增加了翼展还有发动机功率的Ta-152战斗机被拿了出来,这种飞机可以在不携带外挂油箱的情况下,飞行1100公里执行护航任务。如果给这种飞机加装外挂副油箱,它可以飞行2000公里为屠夫战略轰炸机护航,完全解决了德国空军所谓的短腿劣势。

不过随后当时还是空军总司令的现帝国空军总参谋长凯瑟琳将军认为新的战斗机不仅仅要具备护航轰炸机的任务,还要能够完成拦截屠夫这类高空战略轰炸机的能力。他担心因为屠夫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促使别的国家开发此类高空远程轰炸机攻击德国,所以下令新的德国空军下一代战斗机必须能够具备高空拦截功能。

于是在这个要求下,Ta-152被进一步加强,换装了更加先进的发动机,将爬升高度提高了比屠夫轰炸机还高2000米的13000米。此外又为这种战斗机安装了30毫米口径的机头机炮还有20毫米口径机翼机炮。

结果因为这种“魔改”的要求,导致了这种飞机的设计工作大幅度延后,以至于屠夫轰炸机已经量产,并且装备了超过300架,轰炸了英国首都伦敦之后,这种为屠夫轰炸机护航的远程战斗机才刚刚完成设计定型工作。

德国那些追求完美的工程师们不但按照德国空军的要求完成了这种战斗机的设计,还加入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功能:这种飞机的发动机可以通过喷射特殊液体MW50,来短暂增大发动机功率,飞出惊人的740公里的“逆天”时速。

随后经过的可靠性测试之后,阿卡多才勉强下令开始Ta-152D型战斗机的试生产,于是沃尔夫公司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订单,开始生产军方的第一笔新战斗机订单——40架Ta-152D型战斗机。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战斗机确实可以说是德国航空工业智慧的结晶,已经出现就如同FW-190D战斗机一样,让全世界现阶段服役的战斗机过时了。

生产出来的Ta-152D型战斗机有20架被送到东线参加实战测试,有4架被送到北非进行特殊环境适应测试,有10架留作本土防空使用部署给柏林防空指挥部,另外2架被运送到法国海岸,用来参加对英国的实战,剩余4架交给海军,用来测试舰载机性能指标。

很快前线的战果就被传回了柏林,Ta-152D型战斗机取得了击落敌军19架战斗机的辉煌战果,而自身却没有一架损失。这让德国空军的指挥官们想起了他们刚刚装备FW-190D时候的日子,于是要求大规模量产Ta-152D型战斗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不过海军方面传回来的消息就没有空军那么好了,因为机头过长的原因,这种飞机的航母起降比FW-190D型飞机要更危险,另外海军方面对液冷发动机也没有什么好感,他们更愿意装备不需要淡水而且更加可靠的气冷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