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和谈序曲

1 停战前奏

“是啊!于是我们就像一群猎狗那样到处寻找线索。”

1951年5月的华盛顿白宫,高级官员们紧张地忙碌着。尽管这座白色建筑物的四周已是春光融融,万木竞秀,但他们无心欣赏窗外的美景。

国家安全委员会在这里连续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

与会者认为,朝鲜战争的发展明显地趋向持久。美国的人力、物力长期陷于朝鲜战争,同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明显地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同时,经过与中朝军队的较量,不得不承认单纯依靠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已不可能。因此,不得不重新考虑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

经过几天的热烈讨论,终于于5月16日形成了新的政策。

这一政策确定“关于朝鲜问题,我们将政治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的朝鲜)和军事目的(击退侵略并按停战协定结束敌对行为)区分开来”。

5月31日,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5月16日决定,对5月1日发给李奇微的命令稍加修改又重新发给李奇微。这个命令的主要内容是:

作为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你要始终以你的部队安危为重,迫使在朝鲜境内及其附近水域作战的北朝鲜军队和中共军队在人员和物资上付出重大牺牲,至少完成下列几项任务,而为解决朝鲜冲突创造有利条件:

1.缔结合理的停战协定,终止敌对行动。

2.在适于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卫的北部边界线以南地区,建立领导整个朝鲜的大韩民国政权,而这条边界线不得划在三八线以南。

3.为分阶段从朝鲜撤出所有非朝鲜籍武装部队做好准备。

4.强化南朝鲜武装力量,使之足以阻止或击退北朝鲜的再次侵略。

大政方针已定,寻找谈判的门路却成了问题。正如艾奇逊后来在其回忆录里所说:“是啊!于是我们就像一群猎狗那样到处寻找线索。”

驻巴黎的查尔斯·波伦奉命向驻德国的苏联管制委员会主席的政治顾问弗拉基米尔·西蒙诺夫进行试探,结果一无所获。国务院政策设计室的查尔斯·伯顿·马歇尔前往香港,准备同中国人进行接触,但没有成功。

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艾奇逊突然想起了乔治·凯南。

凯南是苏联问题专家,也是美国“遏制”战略的专家。他于去年8月底离开国务院,去普林斯顿大学执教。离开国务院时,他写了一封长信给艾奇逊,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朝鲜问题,认为与其由美军占领朝鲜不如通过装备日本,恢复历史上日本在朝鲜抗衡苏联的作用。凯南在信中写道:

我们的力量做不到把朝鲜永远排除在苏联影响之外。在俄国与日本这两家压力下,朝鲜不可能真正取得独立。为我们利益计,日本统治朝鲜比俄国统治朝鲜有利。但目前日本太弱,无法与俄国竞争。我们必须寄望于日本。日本的实力和声望恢复以后,它将重新在朝鲜取得影响。

凯南建议当时用解决柏林封锁的办法,“与俄国建立真正的外交接触”,“北朝鲜军队和美军撤退(出南朝鲜),同意联合国至少对朝鲜实行一至两年的有效控制,为此,联合国可只使用其他亚洲国家部队来执行这一任务”。

对于这样极富远见的建议,艾奇逊当时竟毫不犹豫地大笔一挥:“此文不分发”,存档了事。现在看来,凯南确实有先见之明。如果当时听其劝告,美国就不会在朝鲜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艾奇逊的邀请下,正在休假的凯南来到国务卿的办公室,与艾奇逊进行了会晤。

几句客套话之后,艾奇逊将话题引入正题:“目前朝鲜战争已进入僵持状态。我们深知仅凭武力美国是很难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的,因为我们不能动员足够的力量对付具有极大潜力的中国人。最重要的是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而不是在亚洲。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里宫里。只要这一敌人还没有卷入战场而只在幕后拉线,我们就决不能将我们再度动员起来的力量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