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柏林巷战(第2/5页)

德军设置在柏林街头的“豹”式坦克炮塔堡垒,炮塔下有砖石或圆木修建的地下工事,可储存弹药或安置人员。

在柏林城西北部,作为苏联第2坦克集团军的工兵军官,谢别列夫上校向家中写的信充分说明了现在柏林的局势:“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柏林的一座高大建筑内,同几个军官一起发布上级的命令,传令兵和信号兵不停地在我眼前穿梭。士兵们冲进一个又一个建筑,他们小心地前行,而我们也即将攻入柏林的中心区域。一些负隅顽抗的德国守军从门和窗户后面向我们的坦克发起攻击,可是我们的坦克兵非常有办法,他们避开了街道中心,而是沿着旁边的人行道行进,然后冲着街道对面,用榴弹炮和机枪开火,而另一侧人行道上的坦克同样也向相反的方向射击。这样一来,躲在门和窗户后面的德国人只能拼命逃跑,死伤惨重。与此同时,在一座很大的院落里,我们的后勤兵在补给车上给饥饿的德国市民分发食物。由于饥饿和战火的摧残,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窘迫、绝望与无助。曾经美丽的城市,现在到处都是障碍物和被毁坏的车辆。所有的房子都是空的,而那些活着的人基本上都躲到地下室去了。现在正是家乡收获谷物的时候,我们真希望早点儿回去与你们见面,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非常高兴。”

德军在柏林街道的一些角落修建了临时障碍物,但是它们根本拦不住苏军坦克的进攻,党卫军清楚地知道这些无用的障碍物将是苏军坦克首先摧毁的目标。由于坦克无法将炮口的仰角升得更高,所以那些埋伏在顶楼窗户或房顶上的德军士兵才更具杀伤力。那些埋伏在地窖或地下室的士兵,也可以用反坦克火箭筒打击苏军坦克。在吸取了党卫军的经验之后,希特勒青年团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民冲锋队队员,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反击。苏联人称他们是“动员武装力量”,因为他们都是纳粹集团动员的产物。

苏军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坦克的大量损失让苏联的领导层陷入到反思中。首先他们在坦克上安置了冲锋枪手,当坦克行进的时候,就可以让这些士兵对付高层建筑物里的敌人。唯一的缺点是坦克上面的人员过多,影响了炮塔的转动。另外就是在坦克的外面加一层弹簧床垫或金属物,这样就能让反坦克火箭弹提前爆炸。最后,苏军使用了152和203毫米重型榴弹炮,直接摧毁障碍物和建筑物。第3突击集团军则创造性地将高射炮进行平射,直接将楼房炸个粉碎。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由崔可夫发明的步兵战术,后来在攻占波兹南的时候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按照现在的形势,大兵团的进攻战术不可能在巷战中取得胜利。这也是两个集团军最初实行的战术,结果导致他们伤亡惨重。于是,他们采取了这个新的有效战术。

在建筑物中负隅顽抗的德军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苏军调集152毫米重型榴弹炮对其进行平射。

首先,对己方的进攻路线和德军的撤退路线进行缜密的侦察,所有的步兵必须利用烟雾和夜幕进行掩护。支援小组和后备小组进行充分配合,互相支持,可以有效地阻止德军的反攻。突击小组用冲锋枪、手榴弹、匕首、刺刀进行短兵相接;支援小组利用机枪和反坦克炮等重型武器作战,另外还必须配有带着炸药和十字镐的工兵,用他们打开房间的墙壁。不过,这样做的危险就是炸开墙壁的时候,后面的德国人有可能会通过这个洞扔手雷过来,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安全的。让苏军士兵特别高兴的是,德军逃跑时留下了不少反坦克手雷,它们的威力足够炸死整个屋子里的人。进攻小组的苏军士兵很快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房间中的德军士兵。有的人则在房顶上前进,消灭那些高处的敌人;有的进入地下室,消灭那些持有反坦克火箭筒的德军士兵。在这种攻坚战中,苏军工兵的火焰喷射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