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武器禁令(第3/5页)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武器是不可再生的物资,所以购买武器,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正如胡适所说的那样,多一把枪,就能多武装一个士兵,就能对日军造成多一分的伤害。

而想要从美国购买武器,除了要有钱之外,还需要让美国修改中立法案,至少得去掉武器禁售的条款。如今正值欧洲战争爆发,美国又要修改中立法案了,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运作得当的话,让美国删除武器禁运的条款,让美国可以买武器给中国,也等于是给中国军队回了一口老血。

这些事情,胡适这个书呆子想不到,这家伙搞外交就会直来直往,没有多少花花肠子,从美国借到钱,马上就想着买了物资运回去,至于美国人不卖武器,那就买别的!这种绕个圈子来支援抗战的方法,没有人指点,胡适还真的想不到。

陈强自然要点醒胡适,他只是个运动员,不是外交官,也不是军人,他能够帮助到国内抗战事业的,也只有这些。如果能够早一天取消武器禁运的条款,美国的武器便可以早一天运到中国,那些保卫祖国的战士们能够多一门炮,多一颗手榴弹,多一杆枪,哪怕是多一颗子弹也是好的。

事情也正如陈强所预料的那样,英国和法国的驻美大使,也在拜访美国的国会议员,希望美国可以修改中立法案,解除武器禁运的条款。

胡适跑去见英法两国大使,三方顿时是一拍即合,瞬间达成了合作。

另一边,日本驻美大使馆则千方百计的设法,让武器禁运的条款继续下去。

事实上此时的日本,算是中立法案的受害者。中国靠着罗斯福的特批,买到了2500万美金的物资,而日本可没有罗斯福的批文,所以啥都买不到,而且在1937年10月份的时候,罗斯福还以“道义禁运”的名义,对向日本出口飞机零部件实施了禁运。

然而日本却很清楚,一旦美国放开武器禁运的话,对于日本没有半点好处,对于中国却是一大助力。

原因很简单,日本能生产武器,而中国生产不了武器。

以当时日本的工业能力,建造航空母舰都没有问题,生产各种武器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就算是美国开放武器禁运,日本也用不着从美国人手里买武器,他们可以自己造。更何况美国也不会卖武器给日本。

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武器本来就全靠买,要是能够买到品质优良的美国武器,到了战场上,对于日军来说肯定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而且一旦美国向中国售卖武器,那么日本是管还是不管?管的话,那就得去扣押美国运武器的货轮,那就是跟美国过不去,差不多等于是向美国宣战了。而不管的话,任由大量的武器被运到中国,凭着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分分钟暴出几百万士兵来,这仗日本还怎么打?

日本人还没有做好跟美国动粗的准备,也不想看到中国暴兵,所以他们现阶段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拼命的去阻止中立法案的修改,阻止武器禁运的解除。

美国中立法案解除武器禁令的最大阻碍,依旧是美国的孤立派,比如之前提起过的共和党领袖阿瑟-范登堡。

上一次借款给中国的时候,由于陈强搞了一个有关南京的展览,使得阿瑟-范登堡没有去阻止借款法案的通过,而这一次,阿瑟-范登堡可没有这么好说话了,他从1934年开始就始终在阻止罗斯福解禁中立法案,这一次当然也会竭尽全力让武器禁令继续下去。

而日本大使馆方面,也是将阻止武器解禁的希望,寄托在阿瑟-范登堡的身上。

这一时期的阿瑟-范登堡,立场实际上是偏向于日本一方的,“九一八”事变之后,阿瑟-范登堡曾经担心中国会武力夺回东北,当时他希望英国可以从中平衡,所谓的“平衡”就是承认日本队东北的占领,让中国军队不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