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第4/11页)

“你嚷!我真开枪!”矮子咬着牙说。

“开!开!冲着这儿来!”祁老人用颤抖的手指戳着自己的胸口。他的小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子,挺直了腰,腮上的白胡子一劲儿的颤动。

天佑太太首先来到。韵梅,还没能杵开一块砖,也跑了过来。两个妇人一边一个扯住老人的双臂,往院子里边扯。老人跳起脚来,高声的咒骂。他忘了礼貌,忘了和平,因为礼貌与和平并没给他平安与幸福。

两个妇人连扯带央告的把老人拉回屋中,老人闭上了口,只剩了哆嗦。

“老爷子!”天佑太太低声的叫,“先别动这么大的气!得想主意往出救瑞宣啊!”

老人咽了几口气,用小眼睛看了看儿媳与孙媳。他的眼很干很亮。脸上由灰白变成了微红。看完两个妇人,他闭上了眼。是的,他已经表现了他的勇敢,现在他须想好主意。他知道她们婆媳是不会有什么高明办法的,他向来以为妇女都是没有心路的。很快的,他想出来办法:“找天佑去!”纯粹出于习惯,韵梅微笑了一下:“咱们不是出不去街门吗?爷爷!”

老人的心疼了一下,低下头去。他自己一向守规矩,不招惹是非;他的儿孙也都老实,不敢为非作歹。可是,一家子人都被手枪给囚禁在院子里。他以为无论日本鬼子怎样厉害,也一定不会找寻到他的头上来。可是,三孙子逃开,长孙被捕,还有两支手枪堵住了大门。这是什么世界呢?他的理想,他的一生的努力要强,全完了!他已是个被圈在自己家里的囚犯!他极快的检讨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他找不到一点应当责备自己的事情。虽然如此,他现在可是必须责备自己,自己一定是有许多错误,要不然怎么会弄得家破人亡呢?在许多错误之中,最大的一个恐怕就是他错看了日本人。他以为只要自己近情近理的,不招灾惹祸的,过日子,日本人就必定会允许他享受一团和气的四世同堂的幸福。他错了。日本人是和任何中国人都势不两立的!想明白了这一点,他觉得他是白活了七十多岁。他不敢再信任自己,他的老命完全被日本人攥在手心里,象被顽皮的孩子握住的一条槐树虫!

他没敢摸他的胡子。胡子已不再代表着经验与智慧,而只是老朽的标记。哼哼了一两声,他躺在了炕上。“你们去吧,我没主意!”

婆媳楞了一会儿,慢慢的走出来。

“我还挖墙去!”韵梅两只大眼离离光光的,不知道看什么好,还是不看什么好。她心里燃着一把火,可是还要把火压住,好教老人们少着一点急。

“你等等!”天佑太太心中的火并不比儿媳的那一把少着火苗。可是她也必须镇定,好教儿媳不太发慌。她已忘了她的病;长子若有个不幸,她就必得死,死比病更厉害。“我去央告央告那两个人,教我出去送个信!”

“不用!他们不听央告!”韵梅搓着手说。

“难道他们不是中国人?就不帮咱们一点儿忙?”韵梅没回答什么,只摇了摇头。

太阳出来了。天上有点薄云,而遮不住太阳的光。阳光射入薄云里,东一块西一块的给天上点缀了一些锦霞。婆媳都往天上看了看。看到那片片的明霞,她们觉得似乎象是作梦。

韵梅无可如何的,又回到厨房的北边,拿起铁通条。她不敢用力,怕出了响声被那两个枪手听见。不用力,她又没法活动开一块砖。她出了汗。她一边挖墙,一边轻轻的叫:“文先生!文先生!”这里离小文的屋子最近,她希望小文能听见她的低叫。没有用。她的声音太低。她不再叫,而手上加了劲。半天,她才只活动开一块砖。叹了口气,她楞起来。小妞子叫她呢。她急忙跑到屋中。她必须嘱咐小妞子不要到大门那溜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