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日蚀的事情, 康熙并没有命令钦天监外传。

后宫中人如何得知, 只能是钦天监出了内贼。

康熙一边让人排查内贼,另一边,则叫人封锁了消息,不让日蚀的事情传到宫外。

至于那个传播谣言的人, 康熙冷冷一笑,不用想都能知道。

闰月在宫中从未与人结怨过,能让人这么针对她, 无非是因他的宠爱, 并且传播流言的人, 连他也一起骂上了。

被美色所迷的昏君?

平妃真是好大的胆子。

仗着是仁孝皇后的妹妹, 就敢以下犯上, 纵容胤礽起事, 他已放过平妃一次, 她却敢恶语中伤闰月, 当真是不知所谓。

当日早朝时, 康熙看着底下胤褆、胤礽、胤祉三个儿子, 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胤褆自从宫乱以后安分了不少, 每日早朝就缩在一边, 只要康熙不点他名字, 他绝不吱声。

胤礽和胤祉也是,做事缩头缩尾了不少。

倒是胤禛,初次上朝,提了好几条于国于百姓都有利的事情, 康熙暗自点头。

等四阿哥胤禛回完,有大臣出列,道:“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康熙和颜悦色,“讲!”

“本届科举主考官择定第一名为崔均培,第二名为戴有祺,第三名为杨中纳。”而后,又将三人试卷呈给康熙。

此次科举,是康熙去年出意外之前,特意让胤礽主理的,本打算让胤礽历练历练。

康熙颔首,梁九功将试卷打开,呈送给康熙。

第一个看的是第一名崔均培的文章,这是太子亲自阅过卷的,太子曾经赞过崔均培文风出采,是难得的才子,只要皇上点头,这崔均培就是本届科举的状元郎。

太子胤礽小心翼翼的抬头看康熙,只一眼,便不敢再看。

从前走错一步路,已经是让他后悔不已。皇阿玛对他不苛责是对他最大的宽容。

现在,他生怕再错一步,触怒了皇阿玛。

他站在阶下,心里捏了把汗,崔均培确实是他点的头名,但是如果皇阿玛不喜欢,随时可能将这头名换掉。

想到自己曾私下接见过崔均培,意图笼络到自己麾下,胤礽突然觉得口干舌燥,心里慌得厉害。

皇阿玛不会已经知道了他私下结交举子吧。

不过幸好他看过崔均培的文章,那样的文采,就算不是状元,前三甲总能排的上,皇阿玛爱惜人才,不会随意抛弃。

康熙仔细阅卷后,点了点头,大赞写这文章的人是个有真才实学的。话落,康熙意味深长的看了太子胤礽一眼,缓缓道:“太子眼光不错。”

胤礽顿时松了口气。

梁九功将崔均培的试卷收起来,又翻开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卷子给康熙看。

康熙看得入神,又赞道:“今次科举,有能力者繁多。”

这话,便是认同了太子的看法。

定崔均培为金科状元,第二名戴有祺为榜眼,第三名杨中纳为探花。

底下大臣高呼皇上万岁。康熙的思绪却不知飘到哪里去了。

其实康熙早就知道胤礽在私下结交举人,也并非是这一届开始,早在胤礽初入朝堂起,康熙就知道他和索额图在笼络举子。

不过康熙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如此,他还特意让胤礽主理科举,为的就是能让他方便从中挑选可用之才。

也算是帮胤礽铺路了。

谁知道胤礽找谁不好,找了崔均培这么一个蠢货!

历年以来,科举舞弊都是屡禁不止,康熙为给大清挑选人才,历届科举主考官不是安排可信的人,就是自己亲自主持殿试,就是这样,还是有人在钻空子。

故而近年来每届科举,康熙都会事先让人调查前三名,确认他们没有走捷径,才会正式昭告天下。

他让胤礽主理科举,也是想考验胤礽,连舞弊都看不出来,他还有什么资格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