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其十)(第2/2页)

朱光潜的说法遭到鲁迅批评:“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题未定草》)鲁迅这种说法对当代人理解陶诗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精卫、刑天几乎就成了复仇精神的象征。然而细读全诗,陶诗的重心似乎并不在于颂扬复仇精神,而在于对他们那种不屈却又无望的抗争精神的同情和悲悯。全诗最终还是表现为一种顺应自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