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元代门派政治与明教运动(1279年—1336年)(第3/9页)

在云南,宋代的无量剑和大理天龙寺的武术势力在被元军攻破后,不久后其残余力量又重组成为了点苍派,出现了浮尘子、古松子和归藏子等著名剑术家。但这一门派的影响仅局限于云南地区。134最后要讨论的是元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武术集团:少林和武当。这两个主要势力的矛盾与冲突将对十四世纪的武术界走向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在全真教崛起,尤其是火工头陀之乱后,少林寺无论从意识形态上还是从势力范围上都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悖论的是,恰恰是极度衰落的状况使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门派在12世纪以来的政权交替中置身事外,保存了大部分的实力。在北方被蒙古人征服后,蒙古朝廷对佛教的日渐尊崇使少林寺免受了军队的洗劫,甚至还一度得到蒙古王公的宠幸。1268年,少林寺心禅堂的高僧福裕在蒙哥汗的御前比武大会上挫败全真教的掌教张志敬,依靠蒙古政府的支持收回了被全真教侵占的权益,也令全真教盛况不再。135

但不久后,汉传佛教在蒙古人中的优势地位就被更加富有吸引力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甚至基督教所压倒。金轮仁波切和八思巴等人受到的尊崇令少林高僧望尘莫及。在汗八里宫廷中争竞无望的少林寺开始回过头来,设法重新争取百废待兴的中国武术世界。持消极保守态度的方丈天鸣去世后,主张倒向蒙古方面的无相禅师倒台,支持汉人抵抗运动的无色禅师得以掌握大权,此人曾参与杨过领导下的汉人游击战争,在襄阳会战中对蒙古军团进行过大胆的军事突袭。136

在13世纪50年代,埋没多年的高级武术教程《九阳真经》(Canonicus Verus Enneadi)被意外地发现了。一位籍籍无名的少林僧侣觉远和他的弟子张君宝学习了这部经典武术,在1262年无色也从觉远那里获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无色在吸收《九阳真经》的基础上,创造了“少林九阳功”的高超武术——少林派得以复兴也部分仰仗于此。在13世纪80年代,无色禅师成为少林的新一任方丈,并领导少林走向了武林中的领袖地位——在这个时期的武术世界版图中,已经没有力量能够与之竞争。

到了14世纪初,少林寺再度在武术世界受到旧时代的尊敬,并蒸蒸日上。但是很快,少林发现了一个足以和自己并驾齐驱的对手,此人恰恰是它自身培养出来的掘墓人。

觉远的学生张君宝(1247年—?)在少林寺跟随老师秘密修习《九阳真经》,从而使自己的格斗能力远远跃居同辈人之上。1262年,他在一次武术交流活动中意外地令昆仑派武术大师何足道铩羽而归,而后者令少林派中最杰出的武术家也感到畏惧。137张君宝过分优异的表现令少林上层感到不快,他们审核了张君宝学习武术的资格,发现张君宝事实上并未在正式的武术学习班级注册,因此严厉地要求惩治这个管理制度的破坏者。张君宝不得不逃出少林,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不久就成为一名正式的道教修士,一度托庇于早已衰落的全真派门下,学到了一些道家武术理论,以伪装自己的武术来源。后来他以张三丰的假名为世人所知。尽管张三丰宣称自己发明的武术属于道教体系,但仍然有人发现他的武术来源于罗汉拳等少林常见的格斗技巧,显然少林派的成员们对此感到格外愤怒。138

尽管张三丰的武术进步神速,但在四十岁以前,他仅满足于武当山附近的势力范围,并未参与更广泛区域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斗争。没有迹象表明他曾经参加过1273年的襄阳战役,尽管这一要塞离他的山头并不远。在文天祥被处决前夕,他曾被邀请参加救援活动,但他以“武术尚未成熟”为理由拒绝了,虽然他在二十年前就击退过何足道这样的名家。139他的精明与谨慎不仅使得他熬过了元帝国血洗武术世界的艰难时刻,也为中国武术界保留了一个硕果仅存的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