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明代前期的门派体系与秘密宗教(1368年—1440年)(第3/8页)

道衍请来了一些神秘的道教人士,宣扬是“真武大帝”的使者,其中后来最著名的是来自武当山的道教修士虚玄子,他俗名孙碧云,从名称来看他是武当的第三代领导人谷虚子的同辈。为此朱棣的军队中也供奉了真武神像。174在1401年和1402年的多次战役中,朱棣都曾遇险,特别是1402年5月的淝河战役,朱棣的军队被平安将军包围,他的大将陈文在战场上被斩杀,而朱棣本人的坐骑也被射死。只有在道教人士的保护下,朱棣本人才被救走而幸免于难。嗣后朱棣回忆说:“朕起义兵,靖内乱,神使辅相左右,风行霆击,其迹甚著。”175这些被打扮为“神使”的神秘人物显然是武当的武术家,对于武当来说,帮助朱棣击败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既是对朱元璋溺杀张无忌的复仇,也是为了保护武当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且可以在武当和未来的君主之间建立新的友好关系。

1402年7月,帝国的内战以朱棣的军队攻入南京而告结束,南京皇宫在城破的混乱中被焚毁。建文帝失踪,据说是化装成僧人逃出了南京,同时消失的还有一大笔帝国内库的财富。朱棣宣称建文帝已经被烧死,这勉强给了他在几天后登基的理由。朱棣成为了新的皇帝,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同时血腥镇压了建文帝的若干忠实臣僚。

或许出于对南京这一属于太祖和建文帝的故都的恐惧,成祖将首都迁到了自己在汗八里的大本营,营建了新的皇宫,也就是今天北京的“紫色禁止之城”。篡位而缺乏合法性的阴影一直萦绕在成祖的心中,令他必须有所作为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成祖的成就在很多方面胜过乃父:他五次深入蒙古高原北伐,击溃了元朝的残余机构,并将明朝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满洲地区;他吞并了越南,疏通了大运河,恢复了南北水陆交通,并编撰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全书。在成祖统治的二十多年岁月中,他一直致力于寻找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和失踪的财富,包括多次派遣太监郑和去远达非洲的海外寻觅,但却一无所获。

篡位这一明目张胆违背儒家教诲的罪恶仍然对成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急于通过道教仙人的扶持来证明自己拥有真正的上天之命。从1405年开始,成祖显示出对武当派有更多的了解。他开始急切地派人寻访张三丰,并持有他谦恭的书信: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肤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之怀,敬奉书。176

出生于1247年的张三丰此时不太可能仍然在世,但武当方面已经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死的象征。在上个世纪的武当开拓者中,此时仍然活着的可能是其弟子张松溪,他本人也已年届百岁。张松溪是明代武当武学最重要的传承者,或许是虚玄子故弄玄虚,令成祖将二者混为一谈。

虽然一直未能找到张三丰,但为了报偿武当的援助,或许也是为了借助武当派的力量寻访失踪的建文帝,从1412年开始,朱棣下令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武当的道教神庙,其雄伟与富丽皆胜过十三世纪的重阳宫,可以与北京的宫廷媲美。他还为这些寺庙撰写了热情洋溢的碑文。这样一来,在十五世纪初叶,武当一跃而为武术世界最为显赫的门派,几乎具有了半官方的性质。但这一鼎盛时期随着1425年日月教的袭击而骤然终结。

明教残余势力与日月教的兴起

虽然在1368年后,明教被帝国政府所残酷碾压而土崩瓦解,但其残余势力仍在巨大压力下坚持活动。因为朱元璋的背叛,导致张无忌的死,明教人士对帝国政府充满憎恨。对虔诚的明教徒来说,僭称“光明”名义的异教意味着比之前更不可接受的恶魔压迫。武术世界的民族主义势力或多或少因为汉族统治的恢复而感到满意,但明教与帝国的矛盾却越来越不可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