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科学(第3/4页)

胡见君只是近些年,在医院管理层呆久了,有些沉迷行政权力斗争,他的学术能力、科研成果院内依旧无人可与之比肩。

下午会议结束,胡见君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简清和张跃以助理的身份在旁等候。

期间,简清遇到了国外读书时的导师,被拉去喝了杯咖啡。

胡见君回来后,国内某家制药企业的领导,也曾是胡见君的同班同学,邀请他们一行人去酒店用餐、购物旅游,胡见君再三推拒。

最后团队几个人,随便找了家华人餐馆用餐。

用餐时,胡见君还不忘严肃教导几个学生:“你们以后出国的机会很多,要谨言慎行,不要被抓辫子,几年前,有几个专家、教授,就是出国开会的时候,药企的人请客吃饭、免费旅游购物、报销机票,最后被当成受贿案处理了,有些同学关系、校友关系,一定要谨慎处理。”

团队里的人连连点头。

“这几天遇到的老熟人还真不少,我上午也遇到了一个老同学,他请我去他们H市的医院做个学术交流,我们回国的时候就先去他那里一趟。”胡见君说完,又问简清,“遇到以前的导师了?”

简清点头说:“他关心一下我的近况。”

她是江大和UC-B联合培养的博士,国外授MD学位,国内授Phd学位,归国时,国外的导师想让她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国内的胡见君告诉她:“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

她就回了国。

餐桌上忽然有人聊到PD-1药物的价格战,胡见君又语重心长强调了一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今天各国学者在会议上分享交流科研成果,没有国界,明天科研成果转化成了产品,就以国家为界,展开价格斗争。”

有个流行病学的博导附和说:“像国外那两个,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免疫药,O药、K药,最初一年要30多万,有多少人吃得起?”

同行的药理学博士说:“没办法,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研发成本太高了。

抗癌药物的研发,分临床前的研究和临床的试验,前后长达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需要几十亿的资金投入。

一家药企的研发阶段,十有八.九是亏损状态,只能靠不断画大饼,去和投资者拿钱续命。

那研发成功了,申请专利了,有机会垄断市场,在专利保护期内,为了保证回本和挣钱,还不得拼命提高价格?

再加上进口的关税、人力、物力七七八八算起来,不就成了天价药。”

药物价格高,在于研发成本高,而非原料价格高。

张跃说:“要不是我们国内自己研发的药进了医保,国外的也没那么快降下来。”

O药、K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那年,国产PD-1药物上市,打响了价格反击的第一枪,后续通过价格谈判进入医保。

进口药企公司明面上没有降价,但为了争夺中国市场,采取了买药赠药政策,变相降价。

随后,随着国产pd1药物不断上市,进口药从最初的一年30万,到如今降到一年10万以下。

没有人不会生病,不是每个普通家庭,都能承受几十万的高昂医疗费用,当重疾降临,有药没钱治,是再绝望不过的一件事。

有国产药对抗,国产药进医保,就会倒逼进口药降价,或也争取降价进医保。

胡见君说:“落后就要挨打,不仅是国家层面,任何一个领域都是。我们没有自己的药,国产的原研药站不起来,市场被国际医药巨头垄断,那我们国家的医药永远要被卡脖子,永远受制于人。”

免疫治疗药物背后的价格战,是中国医药崛起的一个缩影,是中国首次和国际医药巨头在创新药领域的正面交锋。

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局面之后,中国成了全球pd1药物售价最低的国家,背后受益的是成百上千万个癌症患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