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夏菊花心里觉得,这个记者的问题,除了参加会战的人数之外,还是废话——以往县里组织会战,就是哪个生产队的人修渠,就由哪个生产队给参加的社员记工分。记者难道不知道大队的储备粮不能动?社员们当然是自己吃自己的。

听说社员们有可能要吃自己带的凉饼子,老记者脸上现出难受的表情:“农民兄弟真是太辛苦了,他们干这么累的活,还要吃凉干粮。”

夏菊花一个没忍住,开口道:“以前我们修湙河水库的时候,也都是各自带着干粮。现在三队还组织人给大家烧了热水,比起全县会战的时候,条件已经好多了——大家每天干完活,都能回家吃口热乎的。”

正酝酿情绪的老记者……

李长顺要比夏菊花有点儿经验,知道记者当面越说苦,将来报道的时候会越好升华,笑着对老记者说:“夏菊花同志一向能吃苦,他们生产队的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就叫夏小伙,所以别人认为是吃苦的事儿,在她眼里,都是平常事儿。”

原来是这样呀,老记者看看夏菊花,发现她对李长顺说起那个不算好听的外号,并没有什么反感的表情,心里还是很佩服的——一个妇女被人叫小伙,真不是啥好词。夏菊花竟然能做到面不改色,可见是一个心理很强大的女性。

他没发现在自己思索的时候,李长顺有点儿担心的看了夏菊花一眼,夏菊花则不在意的冲李长顺摇了摇头:

相比于已经跟上级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李长顺,夏菊花敢在张主任和齐小叔面前说话随意,不过是仗着李长顺跟张主任以及齐卫东和齐小叔之间的关系,认定了那两个人不会太难为自己。

刚才李长顺明显是为了挽回自己反驳记者的话,夏菊花哪儿会怪他把自己的外号叫出来呢。不仅不怪,夏菊花还觉得自己从李长顺身上学到了东西呢。

老人或许固执,或许唠叨,可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从来都不是空长的。别看上辈子夏菊花多看了两年电视,可真论起应对外面的人物,她就比李长顺差远了。

老记者果然脸上的笑容不变,对夏菊花接着提出自己的问题:“夏大队长,红星公社向我们介绍说,平安庄生产队最初编出字席,也是你想出来的,才有了今天平安庄生产队副业大发展,是这样吗?”

夏菊花得了刚才李长顺隐晦的提醒,态度端正得不能再端正:“虽然字席的花样,最初是我想出来的,可没有全生产队妇女同志们的配合,不可能一下子完成供销社的订单。都是广大妇女同志们共同的功劳,我个人没做什么。”

如此不居功,让老记者心里对夏菊花更加高看一眼,与她说话跟拉家常一样随意起来。记者可以态度随意,夏菊花心却一直警惕着,说出来的话尽量做到拔高再拔高,努力滴水不漏。

加上李长顺在边上溜缝,三个人的谈话进行的很顺利,那两位去采访社员的记者回来了,三人还意犹未尽。老记者最后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夏大队长,我看到你们的横幅上写着农业学大寨突击队,是要学习大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全大队的水渠尽快打通吗?”

突击嘛,总得有一个突击目标不是,要不直接拉会战的横幅不就行了。

夏菊花不由看了李长顺一眼,后者正扭头观察社员们挖渠情况,不肯跟她对视,夏菊花只好自己直面记者的问题:“我们平安庄大队全体社员,有决心、有信心把全大队的水渠打通,增加大队的水浇地面积,实现农业大丰收。”

反正我没说打通的时间,你愿意咋写就咋写吧。

老记者十分满意的跟李长顺再次握手,不顾夏菊花他们的挽留,表示自己也要向平安庄大队的社员学习,拿出突击精神,尽快把报道平安庄会战的稿子刊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