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好莱坞:你多少有点瞧不起我!(第4/6页)

然后就是这些人在网络上的评论。

“各位看过无人生还的原著粉们,不要再观望了,快去看吧,这部电影的导演几乎完美复刻了故事中的内容,而且影视和书籍真的不一样!”

“对的,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技术的问题,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太逼真了!”

“因为之前我看了《城市的边缘》,那部作品里还能看出来导演的稚嫩和粗糙,但是现在这部电影,这个导演给我们呈现的体验几乎是完美的!”

“是的,我完全相信,他能够用镜头讲好故事。”

朋友们,欧美观众大规模了解到的方澈的第一部影视作品是什么?

是《城市的边缘》。

要知道拍这部戏的时候,方澈的导演技能还处于勉强够用的状态。

构图、色彩、甚至是叙事结构都算不得优秀。

这种情况下,大家对方澈的导演功力至少是没有信心的。

而拍摄《无人生还》的时候,方澈已经拍摄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他本人对导演这件事情的理解几乎达到了大师的水平。

此外,因为拍摄《阿凡达》的关系,方澈几乎把卡梅隆的笔记翻阅了不下百遍。

而任何一个特效大师,理论上都是光影大师。

卡梅隆的笔记,再加上方澈之前就积攒的导演技能,所以才有了这近乎完美服务于故事的影视效果。

而这,也是方澈要把《无人生还》放在最前面的原因。

这是方澈正儿八经在国际上的第一部电影。

这种时候,他最应该用作品告诉别人的信号就是:“我,导演技能,很强!”

因为好故事,方澈这边后面有的是。

现在看来,这个效果,达到了。

此时的网络上,可能观众们没有那么专业,也不会去从什么导演技术、光影的运用上去讨论这部电影有多好。

但是他们只有一句话:“原著粉快去看,体验太棒了!”

原本那些还在观望的原著粉一看,这么好看?

“明天就去看一下。”

当然了,也有不同的声音:“哎,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总觉得没意思。”

此时看完电影的原著粉们几乎是处于亢奋状态,疯狂到处给人安利:“相信我,这部电影,你即使知道凶手是谁,导演也能用自己优秀的技术让你忘掉这一切,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影中去!”

“知道凶手是谁,那你知道是怎么作案的吗?”

真是应了网络上那个梗:“数学老师说过程呢!语文老师说细节呢!英语老师说发音呢!美术老师说画面呢?”

什么都没有,那你还不来看?

……

这一天,“无人生还实在是太还原了”这个话题在海外的几个国家上了热搜。

还是那句话,对于一个有原作在前的作品,还原就是最高的评价。

在这种热搜之下,这部电影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11月13号,《无人生还》的海外票房是747万美金,北美占了378万美金,这些几乎都是来自于那些狂热喜欢无人生还作品的原著粉。

而华夏票房嘛,6471万。

海外题材、悬疑片、非黄金档,这种票房就可以了。

而从第二天开始,这部电影的票房开始走高。

有点撞题材的《午夜邮轮》反而沉下去了。

“他妈的,动不动就杀人,剧情弱的不行,看这个电影都浪费爆米花。”

但是《北极恋人》却稳稳地占据北美票房榜第一。

11月13号的时候,人家北极恋人的北美票房就是598万美金。

到14号的时候,无人生还北美票房456万美金,海外单日总票房897万美金,而北极恋人的北美票房是754万美金。

不过《北极恋人》的烂西红柿评分不高,只有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