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4/4页)

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她的小红本来就是大明人,提起大太监汪直监军边镇受封,很难不想起明中期这一段鞑靼犯边“历史”。

她的小红看不见边民受苦、听不见边民哭泣,但她的小红胸怀天下,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惦记。

即使董慧见不得燕红对大明朝廷还有丁点儿的幻想,对这样的小红她也满心喜爱。

董慧微微一笑,道:“宪宗皇帝重宦官亦重勋贵,扶持这二者与文臣分庭抗礼,一个汪直掌禁军之权已经足够让文臣忌惮,全公公想捞军功怕是没有什么机会了。倒不如给全公公一个对勋贵示好、对皇帝卖好邀功的机会,将百年后才会由徐光启引进的红衣大炮给明廷。如是,虽那般勋贵不见得有了利器就能歼灭鞑靼,至少犯边之事能大大减少。”

红衣大炮,也就是前装滑膛炮。

口径大、重量沉,非车载不能运,射程能到四公里往上,乃平原地区攻坚守城利器。

但若是在黔地这种地无三尺平的山区……那就是个趴窝的玩意儿。

至于正史上与红衣大炮同时引进大明的鸟铳(火绳木仓),哪怕女学这边已有成熟的燧发木仓技术、随时能量产,再加把劲儿的话后膛木仓也不是搞不出来,董慧也不愿意给。

毕竟鸟铳可不像红衣大炮那么笨重显眼好防备,燕门学派这把锥子迟早是要刺破布袋的,届时两军对垒,董慧可不愿意自家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娘子军被木仓口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