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二更君(第3/4页)

杨仪道:“之前神鹿的那孩子,最明显的是脸上的黄气,他的病是因为生了毒疮又用了温性药,激发血毒,属于湿热蕴结,所以用了清热解毒的茵陈蒿汤以及外用拔毒的金黄膏等。但是这里的病者,我方才看过,通身并没有毒痈之类,只是身上脸上各处有些红疹斑纹,外加上关节肿痛,所以本地的大夫有的才推断是痈毒。但事实上,却似外感热邪,以至于热毒炽盛……”

说到这里,脸上便露出疑惑之色。

俞星臣道:“有何为难?”

杨仪定了定神,道:“此处的病症,跟神鹿的那孩童,大致都是血毒,所以都有时而高热时而冷厥的症候,可是那孩童是疮毒引发,但这里……倘若是一个两个的人偶然地外感热毒,那也罢了,然而竟有这么多人同时如此……如果是伤寒,或许可以解释,可又不是伤寒。”

要治病,便要治本,杨仪虽然知道这些人的病因,但他们为何得病,却还是存疑。

俞星臣温声宽慰道:“要追查并不着急,只是你知道了他们的病因,能先把这些危重病患救治过来,便是难得了。”

杨仪颔首。

先前听闻永安侯来到,县内若干父老纷纷出迎。

此时那负责看诊的本地两个大夫也在跟前儿,他们两个,正是原先一个主张是伤寒,一个主张是痈毒的。

杨仪将判断是“血毒”的种种告知,两人还半信半疑。

杨仪并不多做解释,便吩咐他们用“清瘟败毒饮”托底,这一味有玄参,栀子,黄连,赤芍,连翘,知母等药材,主治热毒,凉血泻火。

而对于病患之中高热昏迷不醒的,便再加清热解毒的紫雪丹。

对于狂躁烦渴的,再加大承气汤,用以发汗泻下。

两名大夫牢记,分头行事,对症用药。

龚知县见杨仪才下车便看病人,实在过意不去,赶忙请他们入县衙歇息。

丫鬟送了茶上来,龚知县欠身陪笑道:“请永安侯跟俞监军见谅,下官这里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好茶……关内的茶到了这里,要么都是旧了的,要么就极贵价,莫要以为下官是故意怠慢才是。”

杨仪哪里挑拣这个,她也并不想吃茶,只一笑:“哪里。”

俞星臣将那白瓷茶盅端起来,见泡得好似是香片,只不过茶的颜色都已经有些微黑,气味也有些不纯,果真是经年的旧茶了。

他并没有嫌弃之意,只道:“龚知县若是能拿得出今年的新茶,我倒要怀疑你这知县做的是否清廉了。”

杨仪正思忖城内那些病者的患病之因,闻言有些诧异,俞星臣竟然能跟七品小官开玩笑了,真是……

龚知县笑道:“不敢不敢。永安侯跟俞监军不嫌弃就再好不过了,只是这里的百姓们,并没有喝茶的习惯,加上运来的茶少且贵,就更难得去喝了。若不是早年在关内养成的习惯,连下官也要戒了呢。”

杨仪见他说的这样,不由也想起先前跟着洛蝶在外行走的时候,她们自然多数过的苦日子,“喝茶”两个字,简直陌生,毕竟“茶”这种东西,确实是有些贵。

不过隔三岔五,洛蝶便会弄上一些,但多数都是些别出心裁的,比如她心情好的时候,会熬些糖姜茶,有时候是红枣蜂蜜。

有一次她不知从哪里弄回一颗黄色的果子,对杨仪说那叫“枸橼”。

杨仪从未见过此物,闻着有些淡淡香气,切开后,汁水丰沛,果肉透明,本以为必定甘甜,谁知尝了口,酸的牙都倒了。反而把洛蝶逗得大笑。

不过,将枸橼的汁跟蜂蜜调和,加泉水,却成为极酸甜可口的饮子。

此时杨仪端着茶,发怔,不知怎么竟然想到了这些旧事。

因为担心病患之故,暂且在县衙歇息。俞星臣看杨仪心不在焉,便知道她正思忖治病的事,于是趁机来到外间打听薛放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