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二更君(第2/4页)

黎渊曾经想过找大夫,不过杨仪早就想到这一节,也曾叮嘱过他,一旦出现这种情形,便不必为难,也不用多事,“顺其自然”就可。

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到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销声匿迹,安然归去。

只要有那些信,只要不知她的死讯,只要给他一点自己“跟着颠道士在休养生息”的希望,薛放就不至于如何。

只要他好。

这是杨仪唯一也是最后的心愿。

杨仪没料到的是,陈献竟追了上来。

陈献拦住马车。

当看到黎渊怀中合着眸子的杨仪之时,陈十九几乎后悔自己这一路疾驰而来了。

他不想看见这一幕,这简直是平生难以接受的噩梦。

同时陈献大为不解,他盛怒之下甚至质问黎渊:“你要带她去哪里?她病的如此,为什么不赶紧回京!”

黎渊不想跟任何人解释。

陈献怒道:“你说话!你到底想干什么!”他几乎怀疑小公爷是用心不良。

黎渊冷淡地看着他道:“我也不知我想干什么,不如你教教我。”

这却是颓绝至极的真心话,并非赌气或者挑衅。

陈献双眼微微一眯,盯着他的眼睛,终于看出了小公爷那双清冷凤眸之中的绝望漠然。

此时,江太监在外道:“十九郎误会小公爷了。这都是永安侯的意思,他不得不照做而已。”

陈献压住心中火,道:“仪姐姐的什么意思?”

黎渊冷笑了声。

江太监的声音很低,透着难过之意,道:“十九郎如何不明白?永安侯为什么不回京,为什么要往这常人找不到的地方走。为何要隐瞒自己的病症……”

陈献愣怔了片刻,他毕竟是个极精明的心性,猛然道:“难道是想要……瞒住此事……是为了十七?”最后一句,脱口而出。

黎渊开了口:“你既然知道了,最好就照做,不要白费了她一番苦心。”

陈献深呼吸:“可、可……纸里包不住火,迟早晚……”

黎渊扭开头。言尽于此。

如今杨仪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颓丧的一个字都不想再说。

满心只想着该如何陪着她。

俞星臣是在三月中旬的时候,到达京城的。

正是春风送熏,草长莺飞的时节。

但是望着七里亭那些垂地的柳树,葱茏的玉芽玲珑可爱,俞星臣的眼底却也是一片仿佛冰峰似的冷漠。

再美的风景,他都无心赏玩。他的身、心,仿佛都留在北境那片冰天雪地里,或者他心已成了一片酷寒冷清的冰雪之境。

在京城之外,有朝廷跟兵部所派来迎接的人。

看到俞监军的车驾,众人纷纷向前恭迎,寒暄。

人人都知道俞监军、永安侯,薛督军这一趟北境之行,建立不世之功,将来自然也是青云直上。

俞星臣进了城,先到兵部报到,将定北城上下之事先笼统禀告。

只让他稍事休整,兵部尚书亲自带俞星臣进宫面圣。

经过朝房的时候,俞星臣远远地看见俞鼐的身影,伯父站在门口,眸子睁大望着他,双手握紧,大概是用尽了平生最大的克制,才不曾冲到近前。

政明殿,只有端王侍立在侧,宣王殿下却并不见人。

皇帝坐在龙椅上,显然也比先前更清癯了几分,但精神尚佳。

打量着面前的俞星臣,皇帝的凤眸里流露出讶异的细微波澜。

俞星臣的改变,皇帝自然看的分明。

他不由笑了,道:“看样子这一趟北境之行,把俞爱卿这块美玉,活生生地打磨成了利器。”感慨了一句,皇帝又道:“听说先前‘御驾亲征’的时候,爱卿也亲身上阵,还中了一箭?”

俞星臣道:“皇上容禀,当时北原三十万大军压境,北境恐有灭顶之灾,所以才想出这样的法子,想借皇上的天威,镇住北原之人……果真他们竟中计。至于微臣……微臣的伤已经差不多都好了,有劳皇上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