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疑虑(第2/3页)

恍惚间,绣花针戳到手指上,紧接着涌出鲜血。

两个婆子见了,十分慌张地跑到绣架旁,仔细查看上头的花样是否沾染了陈寡妇指尖冒出的血。

在她们看来,损伤绣品比陈寡妇自己受伤更严重。

木槿本来在绣嫁衣上细碎且技术含量较小的花纹,因为沉浸其中而没有注意到陈寡妇的动静,待听见两个婆子惊诧的声音才将抬起头。

瞧她们的模样,木槿还以为绣品出了岔子,之后才发现是陈寡妇的手指被戳出血来了。

陈寡妇吸吮手指从而让它快速止血。

她没敢耽搁,待手指止血之后,再次拿起绣花针专注干活。

张太太听了婆子的禀告,心绪没有半点起伏,想必不曾在意中间发生的插曲。

如今她有另外的计较。

随着女儿出嫁日期的迫近,除却嫁妆金银之外,还要给女儿物色陪房。

家中的家丁加上丫鬟婆子统共三十余人,其中护卫和家丁就有二十多人,内宅里的丫鬟仆妇不过十来个罢了。

陪房里可以有男丁,不过男丁数目太多而且陪房里头都是身强力壮的家丁护卫的话,难免会让婆家人多想,张太太预备把家里可靠的丫鬟婆子都陪嫁过去。

她们家里人就有做家丁的,整户人家一道过去。

如此,才定了两户人家八个人。

张太太同明州城里的官眷们交际过,知晓他们陪嫁的规模,就算极为寻常的也会陪嫁二十余人。

芙姐儿若当真陪嫁区区八个人,必然遭人耻笑。

与丈夫商量过后,张太太打算从外头买人,至少凑足二十个才成。

乱世里人命比牲口更便宜,跟人牙子买仆婢最容易不过,难得的是买到靠谱的仆婢。

看见陈寡妇不输明州城有名绣娘的针线功夫,张太太动起了心思。

倘若陈寡妇愿意跟随芙姐儿嫁去夫家,肯定能替芙姐儿撑起面子来。

不过张太太却不清楚陈寡妇在织女镇的情形,她当初发话找绣娘只有两个要求,分别是技术精湛以及踏实肯干,倒不曾有旁的说法。

因此,张太太压根不知道陈寡妇家光景如何。

其实,按照张太太的想法,那绣娘最好愿意卖身给他们家,芙姐儿握着她身契的话,不用担心对方背主。

如果她不乐意卖身,可以由芙姐儿按月给她发月钱,这个法子委实不如头一个保险,不到万不得已张太太不会使用。

昨夜她又同张老爷商量,老爷多次听妻女称赞新来的绣娘,对她印象颇深。

他道:“如今正值灾年,我问过来贵,他说那两人是打织女镇来的,家中并不富裕,好似能有几分成算说动她。”

灾年里普通百姓不光吃不饱,还时刻面临被饿死的风险。

而大户人家的奴仆,虽说吃的是剩饭剩菜、不时需要忍受主人的打骂,却至少可以不被饿死,遇见灾荒之后,日子过得比寻常农户好很多。

因此,打闹灾以来,东市多了好些卖儿鬻女的人。

大户人家需要的仆婢总归有限,所以那群人几乎在求着人买。

听完丈夫的话,张太太便有了主心骨。

她单独将陈寡妇叫到后院。

木槿从前和陈寡妇一起行动惯了,见到陈寡妇突然被带走,还以为绣品上出了差错,心里努力组织语言好在需要的时候为她开脱。

陈寡妇同样惴惴不安。

晌午的时候,厨房里端来一小碗红烧肉给她和木槿吃,刚端过去时,木槿甚至问小丫鬟是否送错了。

对方只说是太太赏给她们的。

结合眼下的情形,实在太奇怪。

陈寡妇在路上胡思乱想,蓦然间竟想到丈夫还在时与她说的犯人上刑场之事。

丈夫对她说,牢里的犯人行刑前会吃顿好的,然后再送他上路。

晌午才吃过肉,才过去几个时辰,张太太竟叫她过去了,陈寡妇内心极其慌张,生怕哪里犯错没办法拿到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