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筹备(第2/5页)

技艺娴熟精湛的妇人,每月能到手好几两银子,手艺差点的每日或许工钱连十文都拿不到。

而且这是明州城里的价钱,来到织女镇之后的人工成本只管更低。

木槿抱着长远发展的打算,短时间内不准备给大家涨工钱,于是便将它定在了每日的十五文铜板。

除却工钱,另有买桑叶的支出。

她在春天来临之前将家中房屋全部收拾出来,除却充作起居室的里屋,其余四间正房皆用来养蚕。

然而养殖量看着多,实际能纺织出来的丝绸有限,别说四匹丝绸的量,两匹丝绸都没办法凑足。

今年必定亏本不假,然而亏本程度必须在自己的可负担范围内,木槿不打算拿银子去填无底洞,因此,她果断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打算用大规模养殖收回买织机的银子。

木槿不光把自家剩余四间正房并偏房挤出来养蚕,还跟王李氏王宝山商量着把他们东边一排偏房收拾出来。

王宝山和王李氏都盼着自己闺女能做成这门子营生,好歹可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他们对木槿的做法再支持不过了。

收拾屋子时,周氏跟在木槿后头支支吾吾。

去年周大山去世、周母疯掉,她娘家发生的事实在太耗费心力,周氏便没有跟随同村的妇人过来学手艺。

待娘家的事略稳定,周氏借帮忙看顾孩子的名头过来听陈寡妇教手艺。

即使木槿和周氏发生过不少龃龉,依旧不得不承认周氏是个极能吃苦的妇人,她的做法颇像此时没有条件念私塾却渴望读书男童女童,借助所有的条件学东西。

周氏当然比不上打一开始就跟着学的人,不过她愿意下功夫死学,倒不能说是张白纸。

木槿问道:“嫂子,你可有事要说?”

周氏这才吞吞吐吐开口:“妹子,你还要不要接着招人啊,你瞅瞅我行不?”

迎着木槿上下打量的目光,周氏心中极其忐忑。

木槿倒愿意让周氏自己赚钱,不光因为她可以给自己带来利润,而且得来的银钱还可以给家里带来进项。

木槿问她:“嫂子你想做哪样活计?”

众所周知,她这里的活分成三份,分别是养蚕、抽丝和纺织,前两个的技术含量低、赶上农忙时节能够互相替代。

纺织却不同,纺织需要织布娘子花费大量精力,并非单纯的力气活。

周氏几乎没有思考就回答:“要不我同她们一起给你养蚕?”

周氏最不怕吃苦,虽说养蚕打扫屋舍、搬动物件十分频繁,但对农家妇人而言压根不算什么,周氏觉得自己指定不会拖后腿。

木槿直接拿出之前剩下的丝棉和织机让周氏尝试。

她千挑万选选出十二个绣娘,是打算花大力气培养她们的,如果往后当真能盈利,还会继续提高绣娘的工钱,周氏到底是嫂子,如果她能力过关,木槿乐意做这个顺水人情。

周氏坐到织机前头,她的确会织布。

周家自来贫苦,靠铁锤他们跟着车队打土匪才拥有银子和粮食,当初为了填饱肚子,年纪尚小的周氏没办法干太多农活,五岁上下就跟着周母织布赚钱,她的基础比东小庄大部分妇人好。

木槿看她纺出来的布料,在十二个受过训练的织布娘子里头仍算不错的。

她说:“我看你织布的活计做的不错,不若跟着有粮嫂子一道织布,如果往后真能做起来,进项总归比干粗活多。”

周氏却有犹豫:“我只跟着学了几日,从未碰过绸缎这等珍贵物什,只怕给你添麻烦。”

周氏清楚绸缎有多珍贵,去年冬天妇人们聚在木槿家学手艺的时候,她不过边帮着王李氏哄吉祥如意边听,总觉得漏下些东西。

倘若木槿要她织布,周氏二话不说就会同意,就算出了漏子也不怕,然而丝绸珍贵,即使是极小的疏漏,照样会影响整匹丝绸的卖价,周氏哪里敢胡乱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