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工坊(第3/4页)

“……”

难以想象,现在已经是大名了,还有的地方没统一度量衡!?

又拉了些家常后,陈延得到了许多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和二树商量好春耕的事情之后,骑马离开了。

这些上工的百姓这才冒头,有的人和二树混的稍熟,敢开口问一句,这主顾是谁?二树想到少爷的计谋,也不遮掩,道:“我家少爷是百理府新上任的知府大人。”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无不惊呼,竟是知府?

“知府大人竟然这样平易近人……”

议论声嘈杂,大家都不敢置信,二树顺路又宣布了春耕的消息,“春耕在即,近日大家可能会多干些活,大人说了,春耕的3月和4月,每人涨200钱的工钱。”

登时,大家的脸上充满了干劲。多干少干,那不都是干吗!钱能多!怕什么!

而且,春耕的话至少得7月、8月才能收尾吧!又能多领两个月的工钱了!一个中午,好消息接二连三,大家的干劲十足,是前所未有的快乐。

而这边,匆匆赶回府城的陈延揉了揉额头,叫来了府中办事较稳的刘师爷。

这位刘师爷是个脸僵之人,虽是举人,但因为不会摆好脸,年少时在京内也没谋到什么好差,娶了个百理府的妻子,后来仕途不顺,兜兜转转跟着前任知府来到此地,做了个老师爷。

他不太擅长谋划,但的确是个做落实事的人,不搞虚头巴脑,也曾想在一府之地施展自己的抱负,然而——

人欲勤,上官怠。

他也逐渐自我放逐了,直到新的知府前来!

陈延陈大人!他曾从朝廷的邸报上看过他的名字,年纪轻轻、出身农家,身负大功劳的清廉官。外放,肯定是来做实事的吧?

他满怀期待,陈大人也果然如他预料的那样,人落地之后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昔日里懒散的府衙被他整顿得令人耳目一新。

人人有事做,他也不爱摆官架子,不搞虚礼,排班什么的张弛有度。

刘师爷对陈延的每一个安排都是佩服的!他虽然脸僵,但内心每一日都在为陈延唱赞歌!

来吧,来吧,来百理府发展农业把,他了解过陈延已经成功过的人肥种植,对陈延在百理大搞农业欢呼雀跃,快把粮仓填满吧!

但……

亦有不好,陈大人可能是在户部待过,花银子豁达惯了,以至于让他这个管着府城账册的人十分无奈。

推学、搞什么书塾、弄各种学堂,好事是好事,他岂会不知道,但这些都得要钱,又没钱!

不知此番前来,陈大人是不是又要叫他支取这州府内的银子,这,这,实在是不多了啊,他得劝劝。

刘师爷冷着脸如是想。

“大人!”刘师爷年约三十五,许是年少郁郁不得志,他长得也有些苦相,不过陈延和他共事了快半年,有些了解这位师爷的内核,便笑眯眯叫他坐下,“刘师爷,先坐。”

“大人,您有什么事还是直接说吧。”他愈发显得愁苦了,“属下外间的事还没做完。”

“哈哈,师爷不必紧张,此次不是什么大事。”陈延话刚说完,刘师爷松了口气,就听到他加了一句:“我们在先前要推的塾学里,再加一个人人都可以来的百理官话教学和计量教学怎么样?”

陈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编纂一些常用词的教材、准备一些统一的称,在教学的过程中推行一下钱币、重量的强调,为将来州府百姓互通打下基础。

这是极好的,但——

刘师爷额头的汗都快滴下来了,“这,大人,若是开了这样的班,我们的塾学必然门庭若市,但依您先前所说,不收取资费……府内的钱财可能不太宽裕。”

陈延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这个困难,“师爷放心,银子很快就会有的,此番叫你来,便是令你同木师爷商讨商讨,先出一本预教书。”便是类如三百千这种,难度更低一些的启蒙书目,“叫几个秀才连着一起编撰,无须高深,只求易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