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自污(第3/4页)

-

百理。

远离京城,陈延不知道自己的事进展如何了,一切只能托付给了岳父大人,焦急等待了许久,姜尚书终于来信了,一目十行看完之后,陈延松了口气,已经准备上折子称病,安排回去的事宜了。

而此时,百理府的百姓正在为今年秋季的丰收而准备秋日宴。

是的没错,在小麦再一次丰收后,大家又忽然想起了当初的舂麦会,决定自发的每家每户举办小型盛会,陈延知道这个消息后,露面主持了一次小型的活动。

他人气很高,此举立刻引得数百户百姓夹道围观,人头攒动,贺喜者、跪拜他者数不胜数。

而那次盛会之后,陈延病了的消息,就从府衙内,逐渐向外扩散了起来。

众百姓皆惊,听闻陈延病了,在门口放鸡放鸭放自家水灵大白菜的百姓数不胜数,众人关注着陈延的一切情况,希望陈延能尽快好转。

但他们不知道,即使是神医,也医不好一个‘装病的人’。

然而,就在小病铺垫完,陈延准备先入中病,再装大病等京内来讯之时,驿站快马加鞭,送来了一则带着‘儿时思恋、旧日缅怀’的家信及调令。

调令竟来的如此突然,他不是还没给陛下去信吗?

陈延有些疑惑,然后在拆开了家信之后,脸上的表情瞬间全部垮掉,一旁的茵茵有些担心,问他怎么了?

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忽然涌上心头,好像发生了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纸上轻飘飘地写着,祖母没了。

祖母没了,陛下的信亦言简意赅,称病损名,他说:爱卿自小以孝闻名,长于祖父母身侧,亲养之人逝世,理当丁忧。

祖母去世了。

又一位亲人与世长辞,但随这样的讯息而来的,竟是一封这样功利的信。

陛下或许还觉得,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的理由,举孝而奔,比举病而逃,不知道高了多少。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陈延有些反胃。

年少与祖父祖母相处的一切,在这一刻,忽然涌上心头。

茵茵看他不对,推着他:“相公,到底怎么了?”她蹙眉,“夫妻本一体,你别瞒着我。”

“调令下来了,祖母仙逝了……不知月儿能否适应,她可能要随我们奔波一阵子了。”

陛下给的特令是回江南举丧事,那自然不能待太久,在新知府来之前,暂用陈延所设的班底维持百理府的运转,在这个当口,茵茵遣人去收拾行囊、筹备侍卫后,人去了糖厂,准备交接。

而陈延也立刻把周愈然、朱刺史和另一位知州叫来了府中,几人开了一个长会,陈延准备了很多东西,几乎干了一个通宵,大家早上才离开。

这一天来得突然又不突然,还好以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至于手忙脚乱,安排好了‘身后事’,陈延起身,想去看看闺女,结果头一晕,眼前一黑,倒回了椅子上。

陈延真的病了,从装病,变成真病。

也不知道是不是情绪上来了,一下冲垮了他,让他整个人没精打采的。

陈延好几日不曾出现在府衙,纸是包不住火的,况且也没想过包,陈延要走的消息,很快像是惊雷一样,在百理府内炸响。

大家都懵了,谁也不知道,一切为什么来得如此突然。

大家已经习惯了陈大人,满脑子想的都是以后的百理会在陈大人的带领之下变成什么样子,这么猝不及防……

有人去问原因,有人打听,但皇权之下,众人谁也没有想过违背‘圣言’,大家只是在家里偷偷哭,只是舍不得陈延,只是在疼惜自己的父母官要走。

只是在听说陈延又病了之后,眼巴巴地在知府府外围着,想听一些父母官的最新消息。

只是在踌躇之中、难过之中终于接受了陈延真的要走的消息,然后在那日,低调的马车驶离百理府,佩刀侍卫和拉车的行囊后,万千百姓就如一条长龙,像是多年前赶那场陈延组织的盛会一样,这样集聚在一起,手捧清水,眼含热泪,在哭泣声中,送着他们心里最最敬爱的父母官,离开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