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芸豆蹄花

林稚今天起得有些晚了。

立秋一到, 气温马不停蹄地降下来,原先的夏装是穿不上了,他和气温一样马不停蹄地换上秋装。

不光是秋装, 还有秋天的睡衣、秋天的床被, 盖在身上暖洋洋的,这才让一贯早醒的他难得赖了床。

想起上辈子看过的一些“被子沉些睡得更香”的研究, 看来是真的。

起床一看,桌子上已经放好被剪出花样的楸叶, 还有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秋水——阿蓝在处理这些事情着实很妥帖。

本朝人过立秋,除了饮秋水, 还要戴楸叶。

楸叶就是楸树的叶子,绿叶红花, 叶片心形, 落得早,戴在头上有驱散暑热之意。秋水则是加糖熬煮的红豆汤。

等林稚挑了片五角星形状的楸叶戴在头上, 又喝了一碗香甜的红豆汤之后,阿青的朝食也做好了。

“天气冷了, 该吃些热乎的。”

阿青把那屉不知什么东西放在食案上,掀开一看,里面挤着一堆大小均匀的汤包。

这时候的灌汤包还叫灌浆馒头,林稚嗅了嗅空气中飘着的香味,问:“这馒头是什么馅儿的?”

阿青把他那套卖关子的技术学了下来:“小郎君咬一口就知道了。”

林稚笑看他一眼, “行!”

把薄薄的面皮戳破一个口子, 又烫又鲜的汤汁从里面流到碗里,淡淡黄色, 还带着星星点点的油花。

林稚惊喜道:“是蟹黄馅儿?”

“昨日点蟹粉丸子的人不多。”阿青道, “我看那些蟹黄很好, 便用来做灌浆馒头了。”

“做得好。”林稚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以后若是有剩下的贵食材,一律做成馒头。”

“小郎君不怕吃腻?”

想到本朝那几十种花色繁多的馒头,林稚笑道:“不怕!”

说到点蟹粉丸子的人不多,那是因为孟少卿昨日又去加班了,这才剩下。

可怜的案牍劳形的孟郎君……这样想着,林稚又咬下一口蟹黄汤包。

吃灌汤包有讲究,需得先把汤汁吸出来喝掉,然后吃皮,然后吃馅,还有个“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的顺口溜——他直接快进到最后吸汤两步了。

蟹黄和蟹肉加鲜肉油炸过,经高温蒸熟,肉冻化开,溢出来的汤汁稠而不油,带着蟹子的清甜,味道鲜美极了。

吃面皮肉馅的时候倒一碟子醋进去,酸香浓郁。醋这种东西,大概就是有一种能让带馅面食更好吃的魔力。

阿青做的灌汤包个头大,再加有那碗红豆汤打底,林稚吃两个就饱了,剩下的七八个就等沈小七和阿蓝忙完来吃。

大宋人民注重养生,到了秋天,食单上夏天专属的冰雪冷饮、凉皮冷淘等菜品只得暂时离场。

林稚把这些花花绿绿的小木牌取下来,留着明年再挂上——活页就是方便。

因取出不少张木牌,食单明显瘦了许多,开食店的人见不得这个字,林稚又开始琢磨着研究几道新菜,好给食单增增肥。

适逢刘三送肉过来,去验货一看,猪肉、鸡肉、羊肉还有鸭子,都很好,今日却还额外多了一样。

林稚看着那捆蹄子笑问:“可是那宋家新妇又挑食了?”

刘三朗声:“可不是嘛!林郎君说得分毫不差。那宋家新妇也不爱吃这猪蹄子……”

没关系。宋家新媳妇儿不爱吃不要紧,他爱吃!

这时候人吃猪蹄吃得很含蓄,无论寒食节的冻姜豉还是寒冬腊月的水晶脍,都是把猪蹄切碎了混在肉汁里,做成皮冻来吃,“闻其味不见其形”,颇文雅。

但林稚却觉得,这样的吃法好虽好,就是少了点猪蹄那种活色生香的诱惑。

切成小块的新鲜猪蹄,用浓油赤酱的料汁慢火红烧,亮晶晶、颤巍巍的胶原蛋白,有股淡淡的酱糖香,口感浓郁,入口即化。

林稚舔舔嘴唇,去做红烧猪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