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14页)

不疾不徐,不紧不松,一切都和想象的一样,甚至比想象的更美好,角落里的灰姑娘到底等来了她的水晶鞋,还是在如此美好的年华。

之后两三天,谢晓丹时不时会想起这个叫黎光的男人。她所在的外资律师事务所,经常会接待这样的客户,这些受过良好教育又见过大世面的男人,不仅有钱有风度,更懂得品位和风雅。Samantha的老公就是这样的金融界大咖,据说当年Samantha遇到他时,还只是拿着五千块月薪的小北漂,跟了那男人后,改头换面、平步青云,一脚便踏进了现代中国的“上流社会”,从此改变全家的命运。

谢晓丹站在飘散着淡淡音乐和香味的洗手间,看着巨大镜子中的自己,乌黑的长卷发散在肩头,刚毕业时的那点婴儿肥也荡然无存,如今她的气质着装已经是典型的CBD风范,和六年前令自己惊艳羡慕的国贸女人们别无二致。然而,这栋大楼里,又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

春去秋来,一楼的LV旗舰店,落地橱窗里巴黎新上的打版新款,从橱窗搬进了柜台,又从柜台搬回了仓库,而后走进某人的衣橱,等这个主人倦了烦了不喜欢了,才登上淘宝卖二手奢侈品店家的网页,这回终于被谢晓丹等到,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把它请进家中,再按捺着喜悦和兴奋,似是不经意地,昂首挺胸地把它背回国贸,仿佛它是从那落地橱窗里直接跳上了自己的肩头。

说起来,北京城里哪家咖啡好,哪家西餐好,哪家烤鸭有特色,哪家点心最地道,常常要负责订餐接待客户的行政经理Amy谢,也算是门儿清。国贸楼下那几家高档餐厅的门店经理们也都混得脸熟,可那天请陈青和高畅去夏宫吃饭,还是六年里,谢晓丹第一次鼓足勇气,名正言顺地自己去那里消费。

上午手下一个新来的小助理被所里最tough(严苛)的合伙人责备,说她连订机票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小姑娘躲在洗手间里跟谢晓丹哭诉:“他要我订电影更新得最快的航班,我从来都没去过香港,从来都没坐过头等舱,我哪知道哪个航空公司的电影更新得快……”谢晓丹安慰那个不知所措的小姑娘,自己的心也像被戳了一刀,她和她们的不同在于:经过几年的历练,她已经在理论上知道港龙航空比国航电影多,头等舱吃得好;但很多中国客户愿意坐国航,因为要累积里程,换终生白金卡。除此之外,头等舱什么样,到底发怎样的餐食,有什么样的电影,有什么牌子的香槟,她也一无所知。

谢晓丹回想起和丁之潭在一起的那几年,已经丝毫感觉不到痛了,剩下的只是淡淡的懊悔,懊悔在他身上耽误了太多时间;有时还有点庆幸,庆幸他们最终没能成婚,否则不知还要为柴米油盐的平庸日子吵多少架,而那点爱情,在时光的摩擦和嫌隙里,最终都会不值一提。

谢晓丹收了收神,闭着眼睛拼命回想,没错,黎光左手的无名指上没有戒指!况且,即便有婚姻,那又怎样呢?谢晓丹有点惊讶,自己好像没有费多大气力,就轻而易举突破了心里的那道所谓的“底线”。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来来往往光鲜靓丽的红男绿女们,谁没有几个不能与他人诉说的秘密。既然二十八岁之前没有把自己嫁出去,再晚个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那么,成熟又迷人的黎光会不会是那个机会,那个可以令自己改变阶层改变命运的机会?

谢晓丹深吸一口气,像当年高考填报志愿一般,紧张又慎重地给那张名片上的手机号发了第一条短信:那天匆忙,忘了谢你帮我捡到工牌,有机会请你喝咖啡。短短一句话,却着实斟酌了大半日,不能显得太上赶着,又要提示黎光自己是谁,用词要礼貌,但也不能太客套,话短了怕说不清,长了又怕露怯……总之,等谢晓丹把这条短信发出去,已经是下午四点半。她忐忑地回到办公桌前,却再也无心工作,周围匆匆忙忙的人群,时不时爆发出的欢声笑语,仿佛都与自己无关,她注视着文件柜玻璃门上自己那道美丽的倩影,严肃紧张的神情不像是期待一场约会,倒像是准备英勇就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