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恩赐

各门守将依太子令,每隔一个时辰派人来泠雪轩汇报应点。没过多久,津阳门守卫来报,蒋弘济率部下要出城门,被拦下之后两方略有些冲突。守将司马邓钧为护军纪,下令放箭威慑。蒋弘济颇有不平,口出恶言,不过最后还是带人离开了。

“他没去别处逛逛?”元澈心情大好,端起瓷白的茶盏,痛饮了一口。

传令的守卫道:“跟着的人回来说,蒋弘济直接进了居所,没再去别处。”

元澈点点头,津阳门是蒋弘济出逃的首选,因此他特地挑了出身寒门的守将邓钧。只不过他没想到,蒋弘济居然来的这么快,若他当时先去了景阳殿……

“殿下?”周恢在一旁看元澈出神,不由得提醒。

元澈立刻转回一副笑脸:“你们邓司马治军严明,人也心细。”说罢对周恢道,“给六门传孤的令,邓钧由司马升步兵校尉,兼任司马督军。”

周恢听了不由咋舌,但并未说什么,待那名将士走了之后,方才问道:“殿下,这步兵校尉给的是不是太高了点?”

与司马督军靠军功升位不同,太子所设屯骑校尉、步兵校尉、翊军校尉,可直接任选。前朝置三校尉各七人,本朝沿用此制,但今上登宝后,世家入中枢者建议将此职位削减至三人,且不置翊军校尉。今上迫于压力,只好允准。

步兵校尉秩比二千石,品级与领兵刺史、乡侯等同,可随大驾,是个凸显荣耀与亲信的官职。所以此职通常不专授,而以他官兼领。又因可伴驾护卫的特殊性,有定数,所以与乡候这种虚爵且数目无算相比,更具分量。

但对于陈留吴氏、冀州秦氏这些以军阀之身入中枢的顶级豪门而言,不过是个起家官。而这样一个起家官,需要一个寒门用一生在尸山血海里拼搏。

元澈放下茶盏,提起笔,一边书写手令一边道:“他若只守门,孤不会赏他这么高的职位。他不仅守了门,还冲蒋弘济放了箭。前者是忠于职,后者是忠于人。他一介寒门,为了孤,和蒋家这种第一流的豪门翻了脸,图的是什么?是司马督军这个六品官,领着一营兵马刀尖上玩命么?”

周恢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殿下英明,那奴婢现在便去传令,也让六门守军知道这忠字的好处。”

周恢带了手令出去之后,元澈便坐在案前洗笔收砚。蒋弘济于津阳门碰了钉子之后,没有再去其他门,而是直接回到住所,说明苏瀛并非蒋弘济阵营,亦与他无任何交情。那枚玉佩多半是蒋弘济的离间之计。但这并不意味着苏瀛与蒋弘济翻了脸。

不合谋与翻脸之间差别,是很大的。前者有退路,后者无退路。而退路,意味着关键时刻的更多选择。

苏瀛与邓钧不同,他经营荆州数年,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络,有着与门阀同坐牌桌的实力。正如蒋弘济不曾得罪过苏瀛一样,苏瀛亦不曾对蒋弘济有过不利。门阀之间的博弈就是如此,若无吞而并之的把握,就没必要把人往死里得罪。

人心自古赌不得,苏瀛自己不得罪蒋弘济,那么元澈就得帮他得罪。这一纸封赏令传檄诸君,不怕有人不出头争功名。

他不是没有想过,苏瀛或许真的是纯臣,而这份公之于众的封赏令,或多或少都会损伤几分君臣情谊。只是在这风云诡谲的世道,人心要先以最阴暗的一面来揣度,而他从来都只做最坏的打算。

笔尖浸润进笔洗中,随着执笔者运腕转动,衍生出一道道蜿蜒的墨线。那墨线初始颜色分明,殷开之后便如美人臂上的蝉纱披帛,微微透明,在烛光下流转舞动。待墨舞终了,整个笔洗中的水,已如墨池一般纯黑。

元澈快到天亮的时候才睡下,周恢办完了事回来,他便醒了。元澈听周恢交待完毕命他回去歇息,早饭事宜便由郭方海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