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答案

陈霆位居崔谅帐下司马参军, 战前兼领魏兴郡主簿,再加上其本人乃是前任丞相陈凝的远亲,对于京中形势更为熟悉, 因此率先发言。

“主公如今挞灭权奸,理应先奉中书印至丞相府。而后面见今上劝政, 得以正名, 方能行实。此后效武侯故事,为今上下诏各方,加以安抚。太子未在京中, 想来不日也要回到略阳。凉王力战西藩,主公居后, 太子难免心有忧虑。主公可使人联络亲善,并缴治粟内史所掌司农印, 调度各方粮草,支援陇上。”

崔谅点了点头, 若先前能将太子擒于禁中,自然不会有这样一番说辞。那时候控制宫禁, 使人接手陇西事宜, 再成女儿与太子的婚事,才是他所期望的完满。

而如今,他不得不面对当初违背太子意愿而直驱入宫的事实, 从而抓取更多的事权,拉拢更多的力量,为的只是打造一个柔而富有张力的绳索, 把太子从陇西虚虚荡荡地拽下来。

“派人去王家与何家取印信来。”崔谅不假思索地下令道。

陈霆之弟陈震亦谏言:“主公如今控制京畿, 禁中不乏门阀子弟,其中以车骑将军的父亲靖国公, 与北平亭侯之弟王峤,之子王谦尤为重要。主公应携大势,遣使拜访两家。另外吴太尉处,主公也应有所安抚。”

崔谅闻言称善,王氏自不必提,先前贺氏掌权,王氏在中枢的经营可谓艰难。如今他既然执掌禁中,那么王氏在中枢的要求,他都有能力得以满足。吴家本朝未见幸于天子,无论是地方还是中枢,他都可以让利,但前提是要逼这老狐狸交出禁军方面的力量。这两家,他都能够有所谋划。但是对于陆家,他实在摸不准能够达成怎样的利益交换。

中枢?以往陆家在中枢的发力几乎全部借由身为女侍中的陆昭来撬动各方。但其家经营所在乃是扬州与安定,安定离长安已经足够近,而陆皇后名下也可录女侍中,对于中枢权力是否真的那样迫切,他却不甚清楚。

如今陆归不知去向,陆明身在扬州,他甚至连谈都不知道找谁去谈。而靖国公本身早已脱离了陆家的执政中心,陆氏子弟相继离都,龙归大海,只留下一个深不见底的长安和陆侍中曾在都中搅风弄雨的恐怖传说。

思前想后,崔谅终于道;“既如此,还劳烦你先前往禁中,与陆振交涉。”

长子崔敬亦道:“京畿城坊虽井然有序,但各坊内巷道狭窄,不利于管控,倒不利于置兵太多。除固守京畿,不妨将槐里与泾河、渭河各个渡口作为据点,把控外围以及周边水网,日后进退,也得从容。”

崔谅帐下众将纷纷开口,但也多言军略布防之事。庶人出身的他们对于政事上没有太多见解,也都认为既然入了长安,那自然是各方里当之无愧的老大。日后封官加爵,仰赖主公一人,必不会有任何差池。

此时,在一旁沉默不言的蔡永站了出来,他出身于南阳乡里,对于南阳豪族可谓深恶痛绝。家中田产在一次次战争中几乎被这些豪族侵占干净,自己的大伯沦为荫户,若非他母亲卖身于一家豪族的族长,他连苟活于世的资格都没有。

他望着在崔谅面前喧嚣的一众人,忽然冷冷道:“主公,卑职以为那些世家旧族不可不防。前有贺氏盘踞都中,后有陆氏操纵各方,陈留王氏与汉中王氏各自经营太子与渤海王,薛氏虽黯然一时,本家却仍据守豫西故道,摩拳擦掌,以待来日。这些人是何居心,终不可测啊。”

崔谅闻言便倒吸一口凉气,贺祎虽死,但死因未明,这些人家有谁参与过,实在不好说。此时,席间众人也纷纷受到撩拨,腾起一股杀意。聚在这里的人,无论是寒门还是落魄的世族,亦或是最底层的庶民,多多少少都受过这些人的冷眼,直接与间接的戕害。在城郊扫荡的过程中,也不乏有世族组织私兵部曲,将部众战友屠戮于乡野与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