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萧遥看出太后脸上的认真和冷然,一颗心也跟着冷了下来。

看来,她原先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太后一直不愿意还政,不是她觉得女子不输男子,而是她自己想要这权力。

不远处的妇人们听到太后这话,似乎全都僵住了,不过也只是一瞬,下一刻,领头那妇人就道:“太后娘娘,私以为,先论是非黑白,再论男女才是,正如太后娘娘一般。”

萧遥听到这话,暗叫不好。

太后这次听到“体统”和“规矩”之后便妥协,显然是不想叫人想到她摄政这件事上,如今这妇人直接喊出来,只怕没有好果子吃。

果然,太后身边马上有太监厉声呵斥她们,并让侍卫将那些人团团围住。

自始至终,脸色平静但是目光中带着怒意的太后始终不发一言。

萧遥飞快地转动脑筋,希望想到法子救这些妇人一命。

县令和庄家老二看到这里,知道太后认同他们,松了口气,庄家老二又说道:“邻近只得几个小镇,妇人本来不多,可竟集结了这许多妇人,定是因为有领头人怂恿,此事该彻查清楚,省得带坏其他妇人。”

县令附和:“正是如此,此乃江南民风鼎盛之地,若多了这种事,传诸于读书人之口,记录于纸上,还不知会造成何等影响啊。”

太后说进太后心里去了,刚才她听完县令一口一个“体统”一口一个“圣人曰”便呵斥那些妇人,也是担心自己帮了那些妇人会造成不良影响,又叫那些读书人口诛笔伐——如今由于她一直不肯还政,许多读书人一直在攻讦于她。

萧遥见太后就要下令,便上前一步,道:“娘娘,民女观这些女子,足有二十之数,若重刑处罚,导致承受不住身体垮了,只怕许多家庭便少了妻子母亲。若娘娘教化一番,仍令她们回去相夫教子,岂不是一段佳话?”

太后一直不肯还政,没少被读书人口诛笔伐,对此是又愤怒又厌倦又无奈,此时想到教化眼前的愚妇便能获得读书人赞扬,或者说,最少不会被口诛笔伐,便意动了,点头道:“既如此,福乐去安排一下,哀家亲自教化,仍令她们还家。”

萧遥见领头那妇人回过神来还想反驳,忙喝道:“太后娘娘仁慈,又肯亲自教化尔等,尔等还不谢恩?”一边说,一边给那些妇人使眼色。

领头那妇人看了看萧遥,最终还是冲太后磕头,感谢太后不仅不拿她们治罪,还愿意教化她们。

县令和庄老二本就不欲闹大此事,见情况发展成这个样子,心中满意,也不再说什么。

不管这些妇人听不听太后的教化,只要这会儿跑不掉,回头自然好处理的,她们的夫家处理不了,他们处理就是。

福乐将那些妇人带到庄家的别院一角,又命人准备了些吃的。

萧遥见状,见太后歇下了,便借口前去帮忙,悄悄跟领头那妇人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且忍一忍。”别的,却不敢多说了。

妇人听了萧遥这话,露出苦笑之色:“你不懂……”她见有宫女过来了,便住了口。

萧遥跟福乐说了两句,之后继续忙活,见其他人不注意,又跟领头的妇人道,“我会想法子帮你们的,你们且忍耐。”

妇人见了,目光闪了闪,飞快地说出自己村子的名字,便低头吃东西。

所有妇人都吃过东西了,又被带去简单洗漱,这才回来,听太后的教化。

其实太后说的,无非是老一套,什么出嫁从夫,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女子该照顾一家老小,未得允许,不得展露自己的才华和锋芒,尤其不能与丈夫相争。

萧遥听得十分不舒服,再联想到太后一直不肯还政,更觉讽刺。

太后显然也觉得有些不妥,于是特地说明,她辅助皇帝管理朝政,是先皇的命令,她一直记着先皇的吩咐,故即使天下人斥责于她,她也不为所动,以此劝眼前的妇人恪守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