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常乐遣了人去唤一楼大堂的宋瑜,和在后厨盯着的朱文玉,她没有任何犹豫,欢欢喜喜奔向自家弟弟旁边的座位。

常茂高兴地喊了声“姐姐”,然后小屁股一撅,因椅子高而晃在半空的双腿落地,他踮着脚,熟练地拉开旁边的凳子,“姐姐,快来。”

常乐给弟弟抛了个“乖”的眼神,准备入座,她对朱标身侧的位置没有兴趣。

“乐儿。”马秀英笑着道,“你到标儿身边来,你们同龄,想必能聊到一块。”

“三月”包间静了一瞬,立马要挨到朱标隔壁座位的李娴,顿时僵硬在原地。

常乐垂了垂眸,随即抬眸,更为欢欢喜喜的转了脚步。

朱标不知道哪里来的闲情逸致,他竟也起身拉开了座旁的椅子。

常乐受宠若惊般道谢,小心翼翼只座了三分之一个椅面。

满桌子人面色各异,朱标仿若未觉,他亲自盛了碗热汤,“乐儿,先暖暖胃再用饭。”

常乐看看他温柔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的眼眸,“......谢谢世子。”

朱标笑容愈发真切,“乐儿与我,何必言谢?”

常乐:“......”

她乖乖接过热汤,捧在嘴边小口小口地啜饮。

最终还是在常茂旁边落座的李娴,瞧着两人亲密无间的动作,嫉妒地红了眼眶。

朱标的视线始终追随自个未婚妻,“乐儿平日里喜读史书?”

他仿佛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常乐微不可查的顿了一瞬,随即含糊答道,“.......也算吧。”

她主观是不喜欢的,作为不掺任何杂质的纯工科女,书房里绝对没有一本史书。

但偏偏自胎穿至元末明初,她脑子里硬是装满了各种史书。

既然在都在那儿了,她迫于生存需要,也得时不时翻阅,那也算是喜欢吧。

朱标挑了挑眉,对她模棱两可的回答略感意外,读史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之事,她怎么有种难言之隐的感觉?

“读书!”

常茂兴奋喊了句,“读书,茂茂读书,爹、娘、舅舅读书!”

他的意思是常遇春,蓝玉也在读书?

那俩不是光会打打杀杀的武夫么?

朱元璋很意外,“遇春在府里还请了教书先生?”

常遇春搁了筷子,“主公,是这样的......”

他正要解释,常茂抢答道,“姐姐,姐姐给爹爹讲《孙子兵法》,给舅舅讲四书五经!”

常遇春丝毫没觉得哪里有问题,甚至隐隐有点骄傲,“......是这样的,一点没错。”

包间再次安静,众人视线无不聚拢于常乐。

常乐面无表情瞥眼傻呵呵的父子两人,道,“主公治下,应天府内,太平盛世,常乐无所忧惧,因而有许多读书的时间。”

书读得多了,自然有余力教导常遇春和蓝玉两个文盲。

原来如此,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朱元璋也赞了句,“酒楼挺好。”

他哪里是夸酒楼,分明是满意未来儿媳妇的人选。

李善长视线似不经意间掠过常乐,他实在是想不通......

常遇春那莽夫,到底怎么生出得个能言善道的女儿?!

那小姑娘,每每张嘴总能把主公哄得身心舒畅,什么太平盛世,什么青史留名,她是马屁精转世么!

李善长眉目之间的怅然很明显,李娴知道那是父亲对自己的不满,她回府恐难逃训斥,或许还会被关禁闭!

李娴害怕极了,试图为自己争取道,“可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是爹教过的道理,是圣人、先贤对女子的要求!

“是吧?宋姐姐。”

李娴觉得大儒之女宋瑜肯定也作此想。

宋瑜:“......”

她已经默不作声,极力缩小自个的存在感,怎么火还能烧过来呢?

李娴探头越过中间的朱文玉,催促了句,“宋姐姐?你说话呀。”

宋瑜无奈暂搁了筷子,科普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有前面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