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我抓我自己(第2/2页)

再比如说,精灵球的“密钥系统”模块——这是很重要的,就像每个人的手机解锁密码或者是银行卡密码一样,每一个精灵球也是有着独特的使用密码的。

只不过精灵球的使用密码不是简单的“数字字母组合”、“指纹”或者是“面部识别”之类的低级技术,而是加密程度最高,几乎无法复制的“脑电波频率识别”。

当训练师手里拿住一个未启用的精灵球时,精灵球就会记录下持有者的脑电波频率,完成一个“绑定”的效果,确定物产权并形成密钥,以后这个精灵球就归属于这名训练师了。

接着就要说一下与这个“脑电波密钥系统”息息相关的第三个黑科技模块了——那就是“精灵情感链接模块”。

为什么大多数被收服进入过精灵球的精灵,都特别听从人类训练师的指挥?这绝对不是因为简单的“爱”,毕竟大部分的精灵都是被打败后,无力反抗才被收入精灵球中的,前一秒还打生打死,下一秒就卿卿我我显然有些不科学。

真正的原因就是“精灵情感链接模块”在发挥着作用!

所谓的“精灵情感链接模块”,通俗一点说,其实就是“洗脑模块”。

当精灵第一次被收入精灵球中,经历“收服过程”时,实际就是在进行“洗脑”,将精灵球中记录下来的“持有者脑电波”与精灵进行绑定,从技术层面,强行让精灵对训练师产生感情。

虽然说这个模块也不是万能的——比如说有一些弱小的精灵因为战斗而进化,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会开始略微摆脱“精灵情感链接模块”的控制,如果在长期的相处中,训练师也没有能得到这只精灵的认可,那么有时候就会出现“指挥不动”的情况。

以上这些属于训练师对精灵球、对精灵的控制模块,还有一块黑科技内容,却是各地区政府,对于训练师的控制了。

每一个正常途径发售的标准精灵球,包括现在这些小学生手里的,都还有一个“判定与记录上传功能”的模块。

《精灵管理法案》中有明确规定,任何人随身携带的精灵数量,不得超过6只,多余的精灵只能放在精灵球里,并寄养在专门的精灵中心。

另外还有一些“任何人不得遗弃已经收服的精灵”、“精灵的交易、转让必须依法纳税,并且在精灵中心进行登基记录”等诸多规定。

但是很多事是没办法靠“自觉”来达成的,顺便为了防止一些犯罪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技术层面解决。

“判定与记录上传功能”模块的存在目的即是如此,这个模块会自动检测周围同一脑电波频率的精灵球,一旦超过6个,多余的精灵球里即使有精灵,也无法再召唤出来;同时,每次有精灵球收服新的精灵,数据都会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各地区政府的精灵数据中心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