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温凉初听此事,恰好是在康熙帝身前。

康熙帝心情正好, 拉着温凉在看着前几日写就的书法, 好在他并没有好大喜功的习惯, 也不介意旁人说上两句好坏。温凉向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康熙帝不住点头,半晌也拉着温凉来写字作画。

温凉对作画并不熟悉,不过练字倒是常有。既然康熙帝要求, 他也便落笔而成。

康熙帝摸着胡子, 笑眯眯地说道,“温凉的书法倒是不错, 怎么藏着掖着不说,生怕朕拉着你去抄书不成?”

温凉淡声道, “远不及皇上。”康熙帝的书法比不得大家, 不过比起温凉的倒是绰绰有余。他看着康熙帝眼底的青痕, 半晌后又言道,“皇上这些时日又没有好生休息了。”

康熙帝伸手用帕子擦了擦手,笑着说道, “什么时候温凉能够不这么说话,朕便心满意足了。”

温凉漠然道,“什么时候皇上能多爱惜身体, 某也心满意足了。”

康熙帝笑道,“是是,温凉总是有理。”康熙帝带着温凉在稍间坐下歇息,还没等着梁九功端茶泡水, 便有內侍送来了奏折。

那是这些时日一直备受瞩目的江南舞弊案的最终处理,经过九卿、詹事、科道等共同负责的事情,康熙帝以为会有一个最终可以接受的结果。

梁九功让人下去泡茶,亲自把奏折端到了康熙帝面前来。温凉看着那上面的边缘,下意识移开了眼睛。左不过是那些结论,若是能切实中肯,自然皆大欢喜,如若不能……

“荒谬!可笑!”

康熙帝怒极丢开奏折,挥手砸碎了桌面的摆设,气得脸色青白,怒发冲冠!

证人或是自裁或是流放病死,噶礼受贿证据全无!又维持原判行事,江南督巡互相指责,张伯行从革职处理!

若康熙帝想要看到的是这样的局面,他何以需要千里迢迢把案情归于京城重新再审?简直是浪费时间!张伯行屡屡上折子皆是诚心真意,言语间都是为学子考虑,为大清考虑。康熙帝为帝这么些年,看过无数封奏折,张伯行品性如何,他还是拿捏得住。

温凉不必看那奏折里面的内容,都知道眼下的情况如何。前头可是三位尚书大人及两位总督巡抚,何人敢随意得罪他们?哪怕是权力较大的九卿等也不欲如此行事。

维持原判会给他们惹来麻烦,然得罪这些人又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只能从疑点入手,让疑点不再是疑点,眼下也就不能如何整治了。

康熙帝着实恼怒,这从上到下为了伪造这样一份完美的证词,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力,然康熙帝从开始便认为噶礼定然参与其中。张伯行的奏言历历在目,江南学子的愤怒无法压制,若只是依着这份证词行事,该寒了天下学子的心肠!

“温凉。”

康熙帝不知道心里想了几遍,这才开口,“噶礼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温凉淡声道,“足以治罪。”康熙知道温凉一直在盯着江南那边的情况,只是很少去干涉此事。

康熙帝挑眉,“是此前,还是眼下?”

“自然是之前的事情。”温凉的视线落在门口,梁九功刚刚端着茶水进来,要不是温凉刚好看过去,或许梁九功还欲在门外再等等,皇上刚才的模样看起来可不像是什么好事。那怒骂声从外面都听得一清二楚。

温凉接过茶盏,暖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袅袅香烟飘散,深吸了口茶香,那刚才弥漫在屋内的怒意也渐渐消散了。

“真不知道说你些什么。”康熙帝的怒气消退了些,看着手里端着的茶盏,轻叹了口气。他刚才问的是噶礼的情况,温凉便直接抛出了这句话,要是康熙帝不接这茬,又或者他根本不是惩治的心态,温凉便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