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7(第3/4页)

更何况,燎原厂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它小,设备落后,没有过任何的辉煌,甚至在来之前,她觉得,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它可能没几年就会跟其他的乡镇小厂一样,倒闭关门。

用专业的话说,它没有任何的特殊性,根本没有报道的点。

但现在,姜红发现,这个提议居然并不突兀,甚至,是她没想过的好。

因为,许如意给这个厂子赋予了特殊性。

她把燎原厂臭大街的劣势,愣生生转化为了记忆点,甚至给它安上了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目前包括但不限于锅炉行业里存在的为了挣钱不顾能力,匆忙上马忽视质量的问题。

而这种现象,正因为大家一心奔挣钱,在逐渐发生。

她来之前,主编看到连续不断的曝光信,还一起讨论过,仅仅是曝光并没有多大用处,他们需要给这个行业一个警钟。

没想到,许如意要让燎原厂成为警钟,但谁能说,当她带着燎原厂挣扎起来的时候,它会不会成为行业标杆?

姜红忍不住看向了许如意,这个年轻的,甚至红润的脸上还有这小绒毛的女孩,怎么能够这么有远见有魄力有城府?

她根本无法拒绝,甚至有了些兴奋——为自己能够目睹一个精彩的力挽狂澜的故事。

“我同意。”

不过姜红揶揄道:“苏厂长不同意,你准备怎么做?你肯定是想从大成厂这里,找回信任吧。”

许如意也坦然:“想要恢复名誉没有捷径,我只能带着锅炉去实地看看,电话远不如面对面的沟通。当然我还有别的办法,但这是必须做的。”

姜红其实很好奇许如意还有什么办法,但是她觉得,作为一个跟踪采访者,她不应该去提前知道许如意的打算,她应该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来观察这一场信誉搏杀。

带姜红离开办公室去见郭培生的时候,许如意发现邬汇雍在看她,不过当她扭过头,就又撇开眼了。

许如意摇摇头:这倔老头!

姜红住在县里的招待所,采访完许如意就要把她送了过去,姜红却不着急:“我能去你家吃饭吗?这是我今天的饭票,我很感兴趣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

许如意倒是不客气,直接收了饭票——实在是稿子寄出去还没回音,她穷啊。

然后就把人带去了小院。

这会儿许吉祥他俩都等急了,恨不得跟许如意报告他们这一天的收获,瞧见姜红倒是有些不自在,许如意直接说:“这是京城报社里的记者姜红,她想看咱们的生活,你们当她不存在就是。”

姜红:……

这话姜红听多了,却从没人当她不存在,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霎时间,许吉祥就溜到了许如意身边,一边陪着她洗手一边叽叽喳喳说今天的收获呢,“姐,我去了几家废品站,不过咱们县城太小了,还是没有你那种杂志,倒是我看有套书不错,卖的也便宜,我就买了下来……”

她声音越说越小,许如意一听就是心虚了,问了句:“什么书啊?”

许吉祥立刻拿了出来,居然是一套四本1946年版本的《基督山恩仇记》,保存的还特别好,虽然过了几十年,除了有点泛黄,里面都是崭新的。

许吉祥正忐忑:“我觉得保存的挺好的,这套书也很经典,说不定有人喜欢。而且只用两毛钱。”

姜红看着那套书,不由诧异,居然手气不错,她张口想说点什么,就听见许如意淡定却肯定滴说:“你捡漏了。”

对这个版本的《基督山伯爵》许如意很了解,因为她导师就曾经淘换过这么一套,据说是公认最早的完整译本,很有收藏价值,当年导师花了一万块钱,还没这个品相好。

许吉祥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真的?那能卖多少钱?”

这个还真不好说,许如意只能说:“看喜欢吧,喜欢的人就愿意买,一百块也能掏,不喜欢的人就觉得很旧的书也就值得卖废品或者当柴火,但是好东西。卖的话去中学旁边蹲蹲中学教师,或者是去肃南大学那里,说不定有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