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一更(第3/5页)

米满仓很自然接过了话来:“是这样的,我们厂其实有好几件,我一个个说,第一个是为了减少工件的装夹时间,所以发明了一个不停车夹具,我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很实用。”

许如意就在旁边这么走着,果不其然,每个厂都有一堆这样的小发明创造,虽然有的用处不算大,但宝贝却是不少的。

譬如丁茂生厂子里就有个对于铣床的改进:“我们厂的万能铣头是跟铣床配对的,但由于设计问题,工作台不能加工太大的工件,我们就做了个设计改进了一下,扩大了工作台的工作范围,这样,就不会出现加工小件浪费,加工大件使不上劲儿的情况。”

一个组少的是两个厂,多的是三个厂,许如意故意放在了会议室,还开了好几个办公室,给了足够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就是技术员说,厂长在旁边补充——许如意发现了,技术员的口才一般不咋样。

至于没轮上的,则四处看看听听,显然也在收集信息,许如意看表情就看出来了,那是在想——这种也算发明,那我们也有啊。

有时候还有这样的,一家厂子实在是想不出来了,干脆让后面一家上,他们则跑过来问:“能不能打个电话回去,我们怕不够齐备?”

这有什么的,许如意直接就说:“隔壁办公室有五部电话,可以随便使用。”

这一说,哗啦啦,立刻有人跑去隔壁了——毕竟,谁也不能说自己全都了解,那些老工人们,有些事情顺手就干了,哪里会报备啊。

许如意本来还想安排人,如果说完了,带着他们在服务厂转一转——

对的,许如意想要召集大家来,一方面是解决春交会的问题,一方面是想充实夏国专利库,还有一方面,就是给自己的机床服务厂拉点订单。

哪里想到,根本用不上,大家生怕自己有忘了的,压根不准备走。

郭培生也听到了消息,赶了过来,瞧见就说:“别劝了,没用的,这心情你不懂,我知道。”

“这些厂长们为了效益都不容易啊,但凡有点能挣钱的可能,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让他们在这里等着吧。你准备好茶水就行。”

许如意点点头,扭头又跟邬汇雍商量了一下,让他准备一些东西。

果不其然,真是没人走,中午饭都没人愿意去吃,幸亏许如意早就跟邬汇雍说了,让食堂送了饭菜过来,这样才算填饱肚子。

等到了下午四点,终于,没有一个人能榨出什么听着就像样的东西了。销售科的服务人张元跑了过来,将汇总的资料递给了许如意。

饶是许如意也暗暗吃惊,足足504件,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厂子十件还多。而且,要知道,这些销售工程师,都是许如意专门培训过的,在听得时候,就会将那些没有价值,或者是重复的剔除,也就是说,剩下的这些,起码是过了第一关的。

这里面别说多,就是有三成能申报上,这才多少家厂子,而且,愿意生产仿制品的,都是些中等规模以下的小厂子,但凡稍微大点的厂子,别说南河汽车厂这种规模的了,就连肃南锻造厂,老山将刀厂,都不会有空干这个的。

而且,越大的厂子能人越多,肯定手里的发明创造就更多。

四十来家就这么多,全国算起来,得有多少?

许如意这会儿都想哭了,如果她的专利协会,可以帮忙将这写全部申请国际专利,那么夏国该有多大的一个专利库?这就是他们发展的底气,是宝库啊。

有人瞧着许如意不说话,忍不住问:“是不行吗?”

许如意摇摇头:“怎么可能?我是太意外了,放心吧,这些但凡可用的,我都会申请,所有的消息,我都会放在我们协会杂志上,就按着你们留下的地址,每个月寄出,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