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172 制作九宫格

如果王荇没有清河庄小学正式学童的身份,谢据三人仅跟他言一些王葛的事也就罢了。

四个小友的谈论,很快转向训诂学,再论当下盛行的家训。谢据推崇诸葛武侯的《诫子书》,司马南弟推崇司马徽的《诫子书》,卞恣推崇刘玄德的《遗诏敕后主》,王荇推崇王文舒的《家诫》。

袁彦叔回头打量王荇一眼,放心了,继续和王长豫等人畅谈。明明大片的匠肆杵在岸边,却无一人往这个话题上引。

王长豫刚从洛阳回来,言的是一路见闻。

袁彦叔言的是浔屻乡去年的灾情。

谢奕言的是山阴县匠师、准匠师会集的热闹场景。

司马冲则大喊:“快瞧,那有条大鱼!”

“看到啦、看到啦!”司马南弟很给叔父颜面,如果不是提前一步跑过来就好了,就更像给叔父颜面了。

原来,四个小友由历代家诫再谈及《论语》,又谈到了《尚书》。南弟跟不上了,她还没学《尚书》哩。

福履匠肆。

王葛想好制什么了。

先锯木。竹材料暂时用不上,仅把磨石拿出来,其余推到一边。

木料为樟木,木质软,好雕刻。

先锯四根长木条,形状为四棱直柱。

传统锯及锯木手艺,在前世王南行时期,基本淘汰了。这点没办法,有好用的电锯,谁耗成倍的时间使用最原始的锯啊。

两根木条的两端,削榫头;另两根的两端,用刻刀一点点抠槽眼。

工具不利,只能凑合。每种材料只允许择三件工具:刻刀是必须要的;斧头其实起锤子的作用,单选锤就不如选斧了;铜锯更别说,绝不能缺。

她该庆幸,竹料的工具里有磨石。

更要庆幸,每人都有匠肆提供的工具凳。

王葛一边用刻刀削木,一边拟制器的步骤。

她要制的是九宫格,八十一个数字格的那种。

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

河图为星图,洛书为五行术数之源,它们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蕴含的天地阴阳之理,千百年都争论不休,被誉为“宇宙魔方”。河图洛书传说,在王葛前世时,是2014年作为民间文学项目,被列入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竞逐赛对于制器的形制没有要求,但必须符合“井”字寓意。

井字的寓意很多,结合之前的比试,她觉得应该倾向于“条理”、“秩序”。那有什么比井井相连的九宫格更符合呢?

王葛学识有限,关于九宫格的其余信息,就只知其最早叫“洛书”,还有,汉代的九宫是“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这些是桓真讲给虎头时她旁听的。桓郎君当时还考她,让她重复一遍。她又不是听一遍就能记住的天才,诵道:“四正四伪皆呵呵驴十五。”然后对方拿着她制的葛藤竹尺,狠敲她左手心。

再然后,她将这句话记住了。

或许觉得自己懂得颇多,她沾沾自喜的定下目标后开始操作。岂知九十九个匠师竞逐者,有九十人都在制九宫格。

加上她,就是九十一种九宫格,谁才能脱颖而出?

刺擦、刺擦……

刺擦、刺擦……

多么悦耳的削木声啊,刀刃切下的薄木有时卷曲着掉下来,有时被切成线。

刺擦、刺擦……

“呼。”她轻轻吹飞木屑。

四方外框制好了,先试榫头、槽眼是否合适,不要彻底连接它们,因为上、下的两根外框(两端都是榫头的),还要各挖九个槽眼。这些槽眼是用来连接直柱的。

现在先将四根外框搁置一边,开始制九根直立柱。

再锯木!

九根立柱全为四棱直柱,比边框细一半,厚度与边框相等。当然,这种厚度是暂时的。

为了后续不打磨这些立柱(缺少工具),她必须一次将所需的宽、厚锯标准。长度倒是好解决,一斧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