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叶盛(第3/4页)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朝廷既有诏命,在未有新旨之前,便当遵行。”

“张蓥,李锡无视陛下旨意,岂非属实?”

“若是属实,那么,陛下因此降罪,又有何不妥?”

东宫,余俨!

天子的潜邸旧臣,瓦剌之战时,曾奉旨屡次前往边境巡视,甚至曾帮助关隘守将击退敌兵。

如果说沈敬和天子的关系还隔了一层的话,那么余俨显然是纯纯粹粹的天子党。

当然,这点差别,在朝堂上可以忽略不计。

看着突然站出来的余俨,沈敬先是一愣,但是随后,便看到余俨不着痕迹的看了他一眼,明显有阻止之意。

虽然还未想清楚是为什么,但是出于信任,沈敬依然立刻住了口。

接着,余俨继续道。

“林大人和叶大人觉得不妥,归根到底,是觉得张蓥,李锡因上疏言事而获罪被谪,并无其他过错,所以指责陛下因言罪人。”

“但是,这一点刚刚沈大人已经说的非常清楚,陛下降罪张蓥,李锡二人,并非因其上奏言事,而是因为二人不遵圣旨,胡乱议论。”

“朝廷自有制度,陛下自有圣德,言官风闻奏事,即便是直刺君过,陛下亦能听言纳谏。”

“然而,风闻言事,不代表可以僭越朝廷典制,无视陛下圣旨,陛下若因二人谏奏言辞过激,怒而降谪,自是因言降罪,若因二人所言有错,怪罪呵斥,亦是因言降罪。”

“可如今陛下并非因其言事内容降罪,而是因其抗旨不遵,违背典制降罪,如何能说是因言降罪?”

这番话说的有些绕口。

但是,意思却解释的很清楚。

说白了,双方的争议点,其实就在到底什么才是因言获罪的问题上。

林聪和叶盛认为,张蓥,李锡二人只是上本言事,既没有冒犯君上,也没有别的错误,无缘无故的降罪贬谪,便是因言获罪。

这个言,指的是言事。

但是,余俨却死死的抓着,二人并非是因‘言事’获罪,而是因‘不按流程言事’获罪。

这二者的概念,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一时之间,朝堂上又引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显然,底下的一众大臣,对于双方的说法,也各有看法。

与此同时,沈敬眯了眯眼睛,看着对面面色微沉的叶盛和林聪,也明白了过来。

这二人不是不知道实际的情况是什么,他们就是摆明了,想要混淆概念。

不以言罪人,这是大明长久以来的传统了,只要能坐实这一点,那么,自然就能帮张蓥,李锡脱身。

面对余俨的分析,林聪看了一眼叶盛,随后道。

“为国言事,岂能说是抗旨不遵?”

说着,他转过身,对着上首天子拱手道。

“陛下,言官风闻奏事,乃是本分,臣再谏陛下,不可阻塞言路,当广纳谏言,恳请陛下,准张蓥,李锡二人官复原职。”

叶盛也道:“臣附议。”

“陛下,我朝向来广开言路,科道言事,向来无所不包,若言路阻塞,则民情不能上下通达,恐有大祸,请陛下三思。”

随着二人开口,紧随其后,又有七八个御史闪身出来,纷纷道。

“臣附议。”

沈敬在一旁冷眼旁观着,眼角余光往旁边一扫,却见仍有不少御史站在原地,似乎是在犹豫,心中立刻就明白了过来,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这一次,林聪和叶盛,必定是早就串通好了,他们想要的,根本就不是给张蓥,李锡求情。

他们真正针对的,是天子的改革科道的那道诏旨。

可以说,降罪张蓥,李锡,是这道诏旨第一次在朝堂上发挥威力,也直接的损害到了言官的权力。

所以,他们搭救张蓥,李锡,其实就是在对抗这道圣旨,如果说他们成功了,那么,这道圣旨自然也就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