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你可以一直对我放心(第2/3页)

与此同时的广播里,播报员正在播报刚滑完的那位滑手的最终得分,后面还有三个人就轮到杞无忧上场,前一位滑手已经通过传送带到达出发台,准备上场。

“马上就到你上场了,快热身!”徐槐听到广播,催促着他也去出发台做准备,“我在终点等你啊。”

坡面障碍技巧是一项观赏性很强的雪上技巧项目,正式比赛中,运动员要选择不同的路线、做出不同的动作来越过赛道上的各种障碍物,既要有高超的技术,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在测试赛里,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一般都不会做什么上难度的动作,只要从头到尾地滑行一遍,熟悉一下场地,确保不在滑行中因不熟悉场地而失误受伤就可以。

常规的坡障赛道一般分为街道障碍区和跳台区,共有六段滑行路段,前三段为道具技巧段,后三段则是坡面跳跃段,在障碍物的组合设置中,要做到难度与风格兼具,铁杆、箱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其中,一环扣一环。

相比于大跳台,坡面障碍技巧更能鲜明地体现出街头运动的文化内涵,也更加注重滑行的流畅性与滑手的个人风格。

多样性与创新性也同样是裁判进行打分的重要标准,比起单纯地旋转更多的圈数,裁判更鼓励滑手在比赛中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动作,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旋转,尽可能地将正反脚、内外转均衡运用在不同的转体动作中,而且还要以不同的方式抓板,将具有个人风格与创造力的动作融入到整个滑行过程中。

出发前,选手们就已经提前设计好了路线与动作,杞无忧的滑行路线和在每个道具上做什么动作也是和教练们讨论后再经过多次练习才最终确定的。

先前的赛道训练中,他就已经熟悉过一遍场地了。不同规格的比赛,场地地形与道具的设置是有一些差别的,需要选手们不断地变换滑行节奏来适应。

这里的赛道地形算是比较常规的,整条赛道的滑行距离很长,道具区有闪电杆、梯形箱子、半管等,还有一道漂亮的彩虹拱桥。

前面的三个道具,杞无忧分别做了不同脚位、不同方向的转体180和360。

电子屏幕上实时同步着赛况,广播里传来现场解说员的声音:“这位运动员是首次参加国际赛事的中国滑手,Wuyo Qi,今年17岁。首先反脚出发,第一个闪电杆,转体180上杆,360下,正脚落地,很稳。好的,下面来到第二个道具——他没有选择比较简单的箱子,而是来到了半管……”

由于测试赛上没有观众,滑手们也不会上难度,解说员完全是摆烂式解说,语气全程没什么起伏。

顺利越过前三个道具,来到跳台区。

杞无忧滑行速度极快,两侧带风,迅速冲向第一个跳台。

腾空跃起的一刹那,身体便开始了绕着斜纵轴空翻叠加转体,速度与力量都达到了极致。

360、720……旋转三周半直至1260!

身体直来直去地绕横轴或纵轴旋转太过于刻板,观赏性和难度都不够强。比赛中选手们所做的一般都是由空翻与转体同时叠加的动作组合,最为常见的动作就是偏轴转体。

在完成偏轴转体1260的瞬间,杞无忧猛地将雪板向上拉起,做了他目前最擅长的Method抓板。动作精准而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哦天哪!”现场解说员的声音终于有了感情,惊呼,“这是本场比赛中的第一个Method Grab!”

他对着看台区并不存在的观众激动道:“没有人尝试过的,是很帅、很有风格的抓板动作!滞空时间非常长,可以看得出1260还远远不是他的实力!”

“朋友们,我现在开始期待他明天的表现了!”他越说情绪越饱满,“我相信这位来自中国、初次登上国际赛场的滑手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