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别业(第3/8页)

金三是个面色黝黑的中年人,一双粗糙的大手,背略驼。小跑上前道:“大人。”

祝缨道:“你看看这山。”

祝缨自己也干过工程,懂一些,然而不可能事事都自己去干,她让彭司士给她准备了工匠,这些工匠在南府都算是熟手,金三长项在修路。

金三看了,也说:“坡更陡,比咱们那儿修路更难。”

郎锟铻道:“要不是山高路险,河宽水急,怎么挡得住北边的XX。”

后两个字祝缨没听明白,想必不是什么好话。许多专属骂山下人的话,是不会有人特意教祝缨的。

祝缨记下了这个词的发音。

过了塔郎家的大寨,再走一天,在一处小寨里休息。这里也是塔郎家的地方,小寨主是塔郎的一个远房兄弟,他们见了面,拥抱了一下。郎锟铻向祝缨介绍了这位兄弟,大兄弟人也开朗,对祝缨行一个礼好奇地看着她,道:“他们都说大人会说利基话。”

祝缨笑道:“你要考我吗?”

听她说出口了,这兄弟仍然带着惊讶的表情道:“真的会?!”

郎锟铻捶了他一拳:“你现在不是听到了?”

祝缨会说利基话,跟这位大兄弟就能聊上了,她问了这山里再往西的地理,又问了他们庄稼的事儿。以前种稻米的亩产是什么样子的,又问了寨中普遍用什么农具。塔郎家与她接触得不多,不像阿苏家,早几年前就开始陆续更换农具了。

祝缨看了这里的农具,开始看的几样还行,到后来直皱眉,这里甚至还有用石片、动物的骨头等磨制而成的铲、镰之类。她拎起其中一件,翻来复去的边看边说:“用这个东西干活,费力又干不好。”

郎锟铻道:“我寨子里的更多更好一些。”

祝缨道:“我们总说,要想干好活计,家什得趁手。干得又快又多,收获得才多。”

郎锟铻道:“这些奴隶,太闲了不好。”

祝缨轻笑摇了摇头,她也不指责郎锟铻这样不人道,而说:“怪可惜的,本来能有更多收获的。”山里产量低,一是土地确不太肥沃,二就是这个了。

她对郎锟铻道:“你自己的族人,也有人没有奴隶的,他们用的家什趁手吗?你先给他们换些新的,他们给你纳粮,你得到的也会多些。我看着你们收获少,心里也很着急呀。”

郎锟铻道:“我正想同大人说这件事。能教木匠么?”

祝缨道:“当然可以。”

他们聊天很自然地又聊到了此行,祝缨对花帕族的二人说:“还有一件事你们要知道。”

路果问道:“那是什么?”

祝缨指着苏鸣鸾与郎锟铻二人,道:“我与他们两个都有约定,不互相收留犯人……”

她将与这二族的约定一条一条地说出来,喜金道:“‘宝刀’已对我说过了,这个当然好,我本来也不收留开罪他的人!”

祝缨道:“我说的却是,以后你们四家,也都不互相收留犯人。”

喜金、路果对望一眼,说:“好!”

按照经验,这是最容易达成的一项约定。祝缨与他们在小寨里先达成了这一条,第二天路上,他们边走边聊,祝缨不断套他们的话,将情况与之前搜集的印证。赶路劳累而无聊,有人聊天二人也都乐意。

祝缨是个会聊天的人,半天功夫,连他们族的起源传说都套了个精光。并且知道,花帕族的花帕绣花还是一个“从山外来的美丽姑娘”教的。以祝缨编史诗的经验来看,这恐怕得是山外逃户。每当税赋重、富户嚣张的时候,都是逃户泛滥的时候。

不少人跑进深山,他们也会带进去一些技艺,环境所限这些技艺很难升级,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会有些微的变形。如果人数不多、不能聚集,连语言也很难维持原来的,会逐渐抛弃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