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误会(第2/4页)

很快,策略定完,各人都忙碌了起来,祝缨成了全府最闲的那一个——她背着手,慢慢走到了后宅。

幕府的后宅比之山城更大,比京城中相府还也大不少,建的时候有点仿皇宫,前面是办公区,后面是居住、生活的地方。办公室的地方由于要处理整个安南的军政事务,本就不小,还要兼三州民政,它就尤其的大。里面穿梭着好些年轻的学生样的品阶较低的官员。

后宅的主人只有祝缨一家三口,但是赵霁、阿扑等人都寄居在此,苏喆、路丹青、祝青君也都住在这里,也颇为热闹。张仙姑日常除了到处蹓跶,晚上赵霁、阿扑等人放学她一准儿回来看小孩儿的晚饭。

现在,赵霁、阿扑都在上学,祝缨前面有事、花姐在学样,张仙姑正跟杜大姐闲聊:“后头池子里光养看的鱼太浪费啦,都种了藕了,就再养点儿能吃的鱼吧。”

杜大姐说:“我也不会养鱼,等我问问他们吧。您别说,鱼头炖豆腐,好吃!”

“是吧?”

祝缨听她们说得有趣,也插了一句:“那今晚就吃这个?让他们到集市上买一篓大鱼回来,今天吃饭的人多。”

看张仙姑高兴,就不再提本来想说的事——与想西番这一场仗,由于来得突然,她对西番的情况并没有掌握,难说事情是大是小。万一超出了掌控,要熬下去,她想早点把张仙姑送回梧州,打完了再接过来。

反正,赵苏还没过来,等他来了再说,也还来得及。

杜大姐不明就里,答应了下来。祝缨又陪张仙姑说了一会儿话,讲赵苏、祝炼要过来了。

张仙姑也很想念这二人,念叨了一阵儿,又说祝缨:“你,我就不说了,锤子的事儿你得上上心!孩子,不是养大了就算完了的,他也不小啦,得成个家了!你看看你这一屋子的小屋儿,有几个有家有业的?

林家小子、赵大郎,人家有亲生父母操心的,哪个不是有妻有子?小妹那个,跟别人不同,她有家产要擎,家里怕别有打算,咱们不好多嘴。旁的人,人指望你,你不得给人看着点儿?你不催,也要问一问,他们有没有心上人,不给人家操办吗?”

又絮叨了好些个“打仗时不好说,打完仗了,该收心啦”之类的。

最后终于拐到了女儿身上:“你同花儿姐的这些孩子,青君、青叶、青雪她们,另有锤子是你学生,赵大郎是义子,你想好哪一个好给你养老了么?”

“诶?哪一个?”

张仙姑奇道:“怎么,你没想好?个个都是好孩子,可也得有一个主心骨啊!你要把事交给谁,就得先对他更好一些。赵大郎稳重人,岁数不小,锤子,你又放得远。姑娘们年轻又细心,那你得对她们再好一点儿啊。一件活计,人人都做得,就是人人都不管,你得定准了一个人呀!”

在张仙姑看来,女儿亲自生是不太可能了,不过祝缨把“祝”姓给了许多人,又把许多聪明孩子收在府里,那就有“师父养徒弟、徒弟给师养老送终”的意思。这是可以接受的。养这么多,从中选最好的、最有良心的,定下来。

张仙姑也就可以放心了。

祝缨心中的“继任者”与张仙姑理解的“养老送终”是不一样的,不过她也没解释,而是说:“娘看谁好?”

“锤子是咱看着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心重,现在倒好了。青君本事也大,眼里有活,踏实肯干。旁的也都好。”

祝缨笑道:“那不就行了?”

“那锤子的亲事?”

“等他来,我问他。”

“那行!”

自己想要办的没办成,反而挨了一顿说,祝缨不再久留,先溜去马场,看了一回马,命把最稳的几匹骟马好生照料好。再踱出府,往学校里看了一回,尤其过问了遗孤们的起居,才重又踱回府里,陪张仙姑吃炖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