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释疑(第3/5页)

苏喆正色道:“不管弄神弄鬼,有用就行。”

待人聚齐,苏喆也是当仁不让,将想法都说了。其他几人面面相觑,祝炼清了清嗓子,道:“这事儿,没对老师说吧?”

苏喆道:“不将事情想清楚就拿到姥面前说嘴?那咱们这些年不是白活了?一点儿长进也没有。你们只管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道理是有的,因为头人出身的苏喆肯接受官职不世袭,已经算是受了熏陶了。将爵、与职分开,确乎是一种进步。祝炼道:“安南,没有裂土分爵的余地了吧?”苏喆道:“朝廷分封,也没有裂土临民的呀。”

赵苏道:“咱们讲不清爽。”实则是他也没弄得太清楚,眼前的形势他是不怕的,不过说到将来的规划,他也有忧虑。祝缨已经五十多了,他也五十多了,安南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继任者。这是很危险的。

可以借这个机会,暗示一下祝缨,试探一下她的意见。

赵苏看了祝青君一眼,对苏喆的提议表示了赞同:“无论如何,朝廷不该吝惜这个爵位。也不应低于侯爵。至于其他,何妨请教姥?你什么时候见她想得比你少了?”

苏喆道:“不过是我的一个傻念头,也不独是为了我们自己。科考的事儿,因考生不足,至今没有做出成例。晋升之事,关系人心的。便是我们,自己运气好、乘了姥的东风得有今日,儿孙呢?再没这样的好事了,须得有一个保障。幕府若没有这个保障,各人私心,就会各自为儿孙寻求保障,一旦私念膨胀,我先说,我不知道我自己会干出什么事儿来。你们,恐怕也不能保证不为后代谋划吧?

大同世界,谁不想要?可现做不到。姥当然比我高明,那就同去请教,我只问在座的诸位的想法。别忘了,除了我们,安南上下的有品阶的官员还有多少人,他们难道整天傻吃傻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什么都不想吗?

姥立下规矩,我照听、照办。可要是姥把这规矩空下来,那就大家各动脑筋了,难道会是好事?”

祝青君紧绷的脸因她后半截的话转晴了一点,轻轻地点了点头。

各人相继认同,约定次日晨会后向祝缨进言。

……——

祝炼还住在幕府里,当晚便叩响了祝缨的房门。

次日一早,幕府晨会,多了祝缨出行之后的安排。

任务分派毕,苏喆等人暂时散去,又重新聚集,一同往签押房里去寻祝缨。

祝缨看到些人一同前来,一挑眉:“你们这是有什么事?坐,慢慢讲。”

苏喆鼓起勇气开了个头:“姥,这条路一旦通了,朝廷兵马可以由此进入安南、包抄西番,开疆拓土之功,是坐实了吧?”

“对。”

“那……酬功任能,节度使是任能,现在该朝廷该酬功了。”说着,她看了赵苏一眼。

赵苏欠身,含蓄地说:“安南如今内外兵患已平,该定制度了。”

祝缨道:“倒也有理。你们呢?也是一样的想法吗?”

众人精神一振,看祝缨表情平静,才缓缓说了自己的想法,苏喆说得比较多,她思考得最久。祝炼是比较愿意像朝廷那样,就开科取士,能者上、庸者下。祝青君之前没有想那么多,现在倒更赞成祝炼。赵苏等人比较倾向苏喆,因为苏喆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祝缨点了点头,道:“你们的意思,我清楚了。你们所担忧的,我早已想过了。”

想让出了力的人与别人待遇完全一样,那也是不可能的。就像外五县,到现在还能做“法外狂徒”,也是因为最初的配合羁縻。到得现在,不是不能强行并吞,或者玩弄权术,但那样一来信誉就没了。所以外五县就是与新四州不一样。

对眼前的这些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苏喆等人是带着背后家族的助力加入来的,哪怕路丹青,路果最初也给了点土兵让她带着。他们付出了多少,按照现世的“买卖公平”就得给他们多少。不但是眼前,还得顾及“以后”。祝缨只给了他们官职,没有分到更多的利益。整个安南,除外五县,土地是统归幕府,也就是祝缨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