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变好(第3/4页)

祝缨对这种情况也比较满意,她便在此地驻扎了下来。祝青君已将人丁编户,从中选取识字之人,襄助民政相关事宜。练兵的事,也开了个头,不过单凭她一个人,又要保密,又要练兵,还要管着普安州,显然是不行的。

祝缨也不能够长期驻扎在这里,隔阵子她还得往别处去晃一晃。

祝青君便请示:“是不是调几个可信的人,让他们就驻扎在此处。哪怕不能主持,也能帮一帮我。”

“你想要谁?”

林风、苏晟、金羽、路丹青当然是比较好的,但路丹青在幕府,林、苏、金还要轮替看守关卡,因此祝青君便从西征的校尉里要了两个人,此外又想要祝彤。

祝缨道:“你还记得她?”

祝青君道:“我觉得,她有点儿天份,也肯用功,心也在这个上头。她的家仇也报了,弟妹也好好的,可以做这个事。哪怕来了之后做不下去,她识文解字的,襄助做书吏或者治理本处屯田事务,也是好的。”

祝缨道:“行。”

眼看一处兵营有了雏形,祝缨却又不得不启程,再往他处看看,下一站就是北关。她打算从北关再往西,把西关也看一看,能探一探西番更好。再往南折,那里有铁矿、金矿等。

然后就要回西州等秋收了,因秋收之后刺史们要到西州对账、叙职,祝缨必须到场,所以巡查便以这个时间为界。

她计划对完账之后再去普安州,看一看冬训。北方比南方冷得多,这方面是要用心琢磨的。

然后折往东,看看被祝重华薅回家的倒霉孩子祝明有没有被亲妈打死。接着去梧州,看一看林风他大哥有没有作夭——祝青君要祝彤,祝缨就想起来祝彤的小伙伴林戈了。

行程排得满满的,几乎没耽误任何事,又将安南各地这几年的变化重新评估了一番。

祝缨计划得不错,执行得也不错,秋收前后,她回到了西州幕府。

……——

苏喆见她精神健旺,只肤色微微深了一点,道:“可算回来了!姥,有件事我总觉得不太对,还怕抄邸报给您说不清楚呢。十七娘也说,恐怕朝廷有异动。”

“哦?什么事?”

到了签押房,刘遨也等在了里面,默默地将一张邸报递给了祝缨。

祝缨扫了一眼,只见上面写得含糊,是要奖励“守土有功”的士绅,会依功授官,使领部众为国效力。

苏喆觉得这事儿问题不太大,就是朝廷糊着呗。刘遨总觉得背后有猫腻:“别人还罢了,王相公不像是会一言不发就妥协的人呀。就算是别人,堂堂丞相,怎么会愿意呢?”

然而离京城又远,与昔日的关系还断绝了大半,信息不全,无法推断。两人都盼着祝缨早些回来。

祝缨将邸报其中的两行字又看了一遍,道:“这是要动手了啊。对,哪个丞相也不想自己这个丞相做得被下面的土财主给架空了,皇帝就更不愿意了。王叔亮有公心,施季行、姚辰英也都有些本领,冼敬更是个方脑袋,这回倒是君臣一心了呢。这是要把‘士绅自保’的话给吃回去了。”

刘遨忙请教。

祝缨道:“你,道理是很懂的,只是心地不够阴险。

朝廷里的坏人呀,是这样干的——你不是有功么?把你招进来,把你的部众也纳进来,说白了,招安。

别看是士绅自保,朝廷之前许的,一旦‘拥兵自重’与土匪也没太大差别了,都是朝廷看不下眼的。给你官做,你的兵也是有功的,都编作官军,不归你管。这就是削兵权。

虽然这些士绅的部众数目通常不多,几十几百的,不配称为‘兵权’,也就是那个意思了。

他们乖乖听从还罢了,毕竟不是反贼,那还能得个官职,哪怕是闲职也不错了。朝廷这样做,就算厚道啦。如果别有心思,又或者舍不得这般威风劲儿,就离死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