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皇子守国门,藩王死社稷(第3/4页)

他没有继承朱元璋的军事天赋,反而是继承了文学天赋。

本身喜好读书和做学问,‘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

这辈子,就没带兵打仗过,不过朱元璋也不介意,毕竟现在大明已立,并不是说要所有儿子,个个都是能文能武。

相对来说,能文目前更受朱元璋的看重。

想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朱椿,显然对于属国这样的事情比较在意。

朱英有些诧异的看向朱椿,他没想到藩王之中,还有这等人,去真正的考虑属国的利益。

朱英笑着解释道:“十一叔误会了,属国和藩国,不都是大明的臣子吗,这其中的关系,在侄儿看来,相差也不是很大。”

“再者说了,若是众位叔叔过去,还有农民,工匠,肯定会让当地土著的日子过得更好,十一叔不知道,在西域那边,很多小国想要并入到大明来,都没有机会呢。”

“诚然,这样的情况,对于这些小国的王室,自然会有一定的冲突,或许有部分的王室,甚至有反对的意见。”

“可对于整个国的百姓来说,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自然是想过温饱的日子,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同意,就把多数人给否决掉吧。”

“再说了,那些王室也并不是说撤销,到时候可以将其接到京师来,王位还是可以保留的,还能在朝堂这边,领取一份丰厚的俸禄。”

“甚至于他们的俸禄,还可以跟藩国的岁入联系起来,若是藩国发展得越好,他们的俸禄自然可以更多,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听着朱英的诡辩,朱椿下意识的就想要争论。

不过稍稍沉默后,他还是放弃了。

虽然目前只有朱英在刚刚提起这个事情,但你谁都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有所改变了的。

像是朱棣,朱棡,朱樉,这三位带头的哥哥们,对于这个方案已经确认。

自然这些当弟弟的,就不好去反驳了。

朱椿感觉有些可惜,自己好不容易建起来的蜀王宫殿,这才刚过十年,就只能含泪离去。

其实论起关系来,朱椿和朱英的关系,还算是非常紧密的。

朱椿的正妃,就是蓝玉的女儿。

“皇侄,现在倭国那边,暂且只有三弟和四弟过去,刚才皇侄也说过,倭国完全拿下后,按三国划分,不知这第三藩国,可有人选。”

朱樉问道。

安南拿不到,朱樉对于倭国还是比较上心的。

毕竟攻打倭国,属于目前大明势在必行的一路,征征起来有大军相护,自然要轻松许多。

听到这话,朱英当然明白秦王朱樉的意思,不过朱英并不是很想让朱樉过去。

朱樉和朱棡的关系,相对于朱棣来说,自然要好上许多,若是时间长了,肯定会对朱棣有很大的压力,朱英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朱英想看到的,是另外加入一个比较弱小一点的第三方,形成在倭国朱棣和朱棡两虎相争的局面。

相对来说这样的局面,更加能够稳住倭国的情况,这个平衡点,并非那么容易被打破掉。

而且对于朱英来说,也可以更好在经济上,形成一定的控制。

面对朱樉的话,微微思索一番后,朱英道:“其实目前的高丽,也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其中高丽的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对于大明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易守难攻是一方面,其海上贸易,也可以非常的丰富。”

“和倭国相交,往后倭国的白银出产,通过对马岛的航行,是非常便捷快速的。”

朱樉听到这些,便就不说话了。

在他的心中,高丽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

高丽最出名的在于,那是隋朝三次远征都没有攻下来,他虽然没去过,但高丽的名推还是听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