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元宵宴

郑国耻辱性的投降,庄询答应下来,不过是保留内帑,食邑大一点,和新法不冲突,不触及核心的新法内容,即田地的问题,庄询还是比较宽松的。

把郑国逼的对抗也没有什么,必要,以人为本,这样得少死多少人,如果不投降,战争成本,抚恤,重新训练兵员等等问题,还不如一开始让点不触及核心的小利。

庄询也不是常规那种什么都要吃干抹净的君主,他一向愿意把吃的肉分享,郑国的实力比起景国是要强不少,所以提出的条件也合理。

再说郑国的内帑庄询也看不上,他不稀罕什么稀奇珍宝,玄女十多万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还缺你这些玩意儿。

食邑问题也不是占有土地问题,是政府收税后再给,又不是他们去盘剥百姓,像是以前一样做中间商,现在不过是领养老金。

这种考量下,庄询答应了郑国的归降的请求,只不过郑国本地的世家闹麻了,还有才来郑国没多久的景国和赵国世家,更是觉得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他们来就是为了对抗夏国,你郑国居然敢投降,这不造反,推翻这个无道君主,难道看到他笑嘻嘻的把国家送给压制世家的夏国?

庄询统治下的赵地和景地,小猫三两只,报功劳都不好报,郑国的叛乱倒是一次比一次大,让郑国越发动乱。

庄询本来打算坐观壁上,毕竟郑国打生打死也降低他接手的难度,后来一想他是要志在天下的,现在郑国打生打死,消耗不还是他的兵。

尽管郑国都还没实质性的投降,但是庄询已经把郑军当做自己的兵了,在众人的建议下挥师西进,趁着郑国的混乱,把郑国平定。

争取入冬前平定郑国,方便实施新法,面对王室和夏国两路大军,世家败退的厉害,随着以多打少的局面出现,庄询一方又没有奇葩行为的统筹下,郑国献兵献首。

速度比庄询想的更快,世家军队比庄询想的更孱弱,或者说为了交投名状的将军们更用心,几乎是拼了命去挣这份功劳。

得知郑王俯首称臣时,庄询的反应是,怎么那么快,这都打到哪里了,一看地图,以吴承佩为首的夏军都打到了郑国的京畿地区了,难怪郑王滑跪的那么快。

这时候郑王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夏国军队是带着攻城设备的,投降晚了,连投降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接过了郑国手里的军队,郑王也被庄询迁居到晋阳,算是把豫州的王室三家人凑一起了,当时争权夺利的想着争出豫州之主的三家人,恐怕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同样阶下囚的身份。

不过庄询也没有违背和郑王的约定,毕竟这是千金买马骨的作用,随意更改,还以为庄询他信用就那么点呢。

毕竟郑王是因为投降才和国内的世家起矛盾,闹扳内战,最后庄询不认,庄询不就成笑话了。

清晰明朗的局势,占据了冀州和豫州的夏国,在其他地方还在争一州之主时,占据了最好最强的地方,坐拥两州之地已然无敌。

这个夏国鲸吞豫州的消息传递到九州大地,许多国家都在思量要不要直接投了,但是大多也是想想而已,夏国没有兵临城下,大多数人也是及时行乐。

夏国更大的意义是提供了造反的依据,夏国不靠世家也能坐拥两州之地,这些世家是有什么好怕的呢。

还有自家的君主并非天命之子这种想法,毕竟真天子在夏国,夏王能让地震震塌关卡,能让江河结冰,能剑斩龙卷风,自家的君主会啥。

只会剥削奴役人民,和世家同流合污,生怕自己的财富少了半点,这有半点天子模样?

老百姓们眼睛明亮着呢,随着夏国吞并豫州,九州都在传颂着庄询的事迹,从他义葬司琴宓开始,到现在把赵太后收入囊中,这就很有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