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密折(第3/3页)

“对了,这桑娘子的夫君与小叔子还考上州学了,奴婢那日往大兴庄去,看那兄弟二人身上穿的是咱们大齐统一的州学学子服。”

皇帝了然了,难怪那桑氏会琢磨着造纸。

他眯了眯眼,唇角都不觉扬了扬,桑氏年不过双十,家里有读书人,这真是再好不过的消息,比之刚得的造纸方子都叫这位大齐天子心热。

他指尖在御案上轻点,平民出身,底子只怕谈不上多好,要入京的话怕是得三年吧?啧,皇帝想着那桑氏又是改犁又是造纸的,都觉得三年太慢了。

不过他也清楚,头一两批往京里来的学子只怕是最难出头的,也最容易被世家针对,也罢,三年便三年吧。万幸桑氏本性良善,关心民生,又足够信任曾三郎夫妇,似这两次的曲辕犁、纸和水碓,哪一样也没有耽误往朝中送来。

皇帝想到这里眼里又带了笑,心情极好。

骆氏、窦氏,想慢慢拖就拖着吧,他乐得看好戏,只想想骆家那老匹夫知道朝廷自己办了造纸坊时会是什么反应,这一阵子受的憋屈气就一瞬全散了个干净。

痛快!

……

翌日早朝,歙州刺史曾子骞献水碓得了皇帝的赏,虽只是钱帛,且算不得丰厚,然其妻范氏在歙州的事迹却被今上在朝中大为表彰,更是给了三品淑人的诰封。

三品淑人!

别说如今大齐才刚一统,大多官员都还顾不上给家中妻子母亲请封诰命,有请封的,要批下来也要时间,只说三品,朝中如今才多少个三品官员?

曾老太爷任国子监祭酒不过从三品,曾子骞正四品下的品级,范氏却被封了三品的淑人,这诰命等阶是比曾家老太太都高了。

今日之后,大齐各位高官后宅怕是不知有多少女眷要效仿范氏了,官员们捧着朝笏,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谁心里不赞一声皇帝这一招高明呢。

底子薄的心疼家里家当的同时还得想想怎么把事情办漂亮,底蕴厚的则无甚所谓,都清楚眼下再跟在范氏后头也博不得什么好彩了,但世家女眷嘛,这一点是不能输人的,世家倒也不缺这些,权当给皇帝募钱募粮了,这几年也没少干,只不过从前东西是进了皇帝手中,眼下直接给百姓,自家还能养一养声望,也不亏。

真正叫各世家关注的是曾氏和范氏,尤其是范氏,教养的好女儿,族中再有子弟要娶妻,当先考虑范氏女了。

……

曾子骞回京,献水碓和范氏受封赏吸引了前朝所有的目光,便是曾老爷子都没想过旁的。

朝廷兴办造纸坊已经是两个多月后的事了,没人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造纸方子,皇帝有一阵让宫中内侍翻了不少宫中藏书,有人怀疑造纸方子会不会是这里边找到的。

当然,也都只是猜测,对科举有点小心思的世家有些遗憾,不过也只是遗憾,别看皇帝温和,慈不掌兵,真温和也不能灭了几十路枭雄打下大齐这一片江山来。

皇帝触碰到他们利益时他们可以不支持,可以阳奉阴违,但在大多世家都还算支持皇帝的时候,谁也不敢犯蠢去做那出头的椽子,挑衅皇权,毕竟他们眼下也都是新朝的即得利益者,又不是骆氏和窦氏那等处境。

说起来,唯一傻眼的恐怕也就是一直以来掌着造纸术且还用这个卡着皇帝谈条件的骆氏和窦氏了。不过,谁在乎?

满朝文武,要说真正猜到那造纸方子或许跟曾三郎有关的也就李瑀了,因为他提的眉州之行,皇帝在那之后是再也没提起过,时间上太巧合了。

李瑀失笑,好一个曾子骞!

不过他打心里还得要夸一句这事干得漂亮,出他和圣上被骆家和窦家憋的那一口气不说,圣上的办学和科举都能继续推行,造纸的利润更是可以稍微充盈充盈国库了,李瑀是整个人都松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