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今日之仇

史书太广,足以让古往今来的圣贤都不过寥寥几笔。

史书太短,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启志帝驾崩的消息,终究传了出去。

夏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七十三年之久的启志帝,就此永别了他深深扎根,且为之奉献一生的国度。

他在位之际,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法家在他的手中彻底成长为参天大树,让法理二字,深入到了夏朝百姓每个人的心中。

如果说承平帝承接住了夏朝的强盛与繁华,那启志帝便是将繁华又推上一层楼的人。

他的存在,让夏朝的强盛有了更多的保证,更稳妥的方式运转下去。

天下很大,启志帝从未出过国门。

天下很小,足以让四方国度,争相俯首,万国来朝!

夏朝的名讳在他继位的这些年里,远远的传播出去,即使是相隔万里之遥的游子,仍可因自己是夏朝人而深感自豪。

他的一生,在最后的岁月中,发生过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遗憾的是,他已经没有了那个时间去处理完全。

但这绝不能怪他。

从帝王的角度说来,他已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

甚至不惜自辱,以此希冀唤起子民对于夏朝的情感。

这已是他所能做到,最简单也最困难的一件事。

这位继位七十三年年之久的夏皇啊,当他驾崩的消息自夏朝传出,千家万户的百姓家中,都传出了嚎啕大哭的声音。

懵懂的幼儿不明所以,反倒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哭的撕心裂肺,犹如天崩。

夏朝皇都宽广的街道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群又一群披麻戴孝的百姓,他们簇拥在街道上,目光看着夏朝皇宫所在的方向,哭喊声犹如浪潮翻涌。

在位七十三年……七十三年。

说来不过寥寥几字而已,可在这个时代,能够活的了这么久的人,又能有多少个呢?

人生七十古来稀!

便是强盛如同夏朝,子民如今的平均寿命,大抵也只是在五十余岁。

也就是说,如今绝大多数的夏朝人,在他们刚刚出生之时,便已是启志帝在位。

甚至这其中还要包含他们的父母、长辈——而他们的父母长辈可能同样如此!

毫不夸张的说,启志帝最少彻底贯穿了一代夏朝人的一生,乃至更久!

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皇权尚且显得无比尊崇的时代之中,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很多人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夏皇就是启志帝,启志帝就是夏皇。

日复一日,如同太阳落下了还会升起那样,是毕生的真理。

然而在有生之年,这一则足以让许多人感受到信念崩塌般的事情,终究发生了,并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顾家小院中,门扉洞开着。

郑非目光怔怔的看着外面街道上一个个如丧考妣的人流,灰色的眼瞳中,带着些许思索。

“有朝一日,我死之时,会有这么多人来为我哀悼么?”

郑非忽然忍不住想。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死有何惧之呢?

他从来不是怕死的人。

只是就算死,也应当死的有价值。

如墨子之怒,如夏皇驾崩那样,让千千万万人为他感到悲伤。

如此,方才不枉白来世上一遭。

可惜的是,那般的人杰,终归是少数。

绝大多数人,寿终正寝之时,能有亲人子女留下几滴悲伤的泪水便已殊为不易。

若能让左邻右舍痛哭失声,便算是一方豪杰,名留乡里。

而能够让天下同悲者,有几个呢?

他不由得回想起那日启志帝对他说过的话。

他……真的能够成为夏朝的守护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