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李家讨债

李蕴仪家里来了一大帮子人,来和衙门讨要说法,将洛玖彰和云景笙直接绑了。

衙役返回前厅回话。

“县丞大人,二位钦差说稍后就来。”

李蕴仪的父亲满脸怒气,如果手里多上一把砍刀,站在门口守夜,鬼都不敢上门来。

黄昏时分,杏花里中劳碌整日的乡民也一一归家,见陈云起抱着浑身染血的少君往药铺走去,一路引来不少注视。

杏花里八十户乡民多姓吴,而陈云起一家是十多年前搬来杏花里的外乡人,在父母和幼弟相继去世,陈家便只剩下陈云起一人。

他是个木讷寡言的性子,旁人不问,他便不会主动说,此时只抬步向前。

穿过石板路,只见杏树枝繁叶茂,有遮天蔽日之态,花期将至,杏枝上已经结出花芽。

正对着杏树的竹屋外晒了各色药材,这是杏花里唯一的药铺,坐馆的大夫半路出家,医术实在谈不上多么高明,但在这乡野之地治个头疼脑热也勉强够用了。

太阳下山,吴杏林正忙着将晒在竹屋外的药材收起来,作为药铺唯一的学徒,这些自然都是他的活儿。

见陈云起抱了个浑身是血的人走近,吴杏林一惊:“云起,这是谁?!”

以陈云起木讷寡言的性子,在杏花里没什么称得上朋友的同龄人,至于和吴杏林熟稔几分,还是因为前几年陈云起父母刚亡故时,他偷偷从药材铺里为陈云起的弟弟抓了许多次药,分文没收,才叫他熬过寒冬。

吴杏林的身世也不比陈云起好上多少,他父母死得比陈云起还早些。好在吴是杏花里大姓,杏花里几十户人家都与他沾亲带故,也包括里正,吴杏林这才能靠着混一口百家饭长大。

也是因为他姓吴,才能在药铺做学徒,比起只能以砍柴为生的陈云起,药铺学徒的确是条不错的出路了。

“不知道。”面对吴杏林的疑问,陈云起语气平平地回了三个字,堪称言简意赅。

吴杏林清楚他的性情,陈云起说不知道,那就应该是真的不知道。

他凑上前打量着少君:“好像是个姑娘?”

等看清少君身上伤势,吴杏林当即瞪大了眼:“这这这……他还活着?”

他从没见过一个人身上能出现这么多道伤口,而且每一道伤口都还深可见骨。

这样的伤势,竟然还有一息尚存,吴杏林忍不住感叹道:“可真是命大……”

不过暂时活着也没什么用,如此伤势,杏花里肯定没人能救得了他。

“云起,你也知道,就我师傅那点儿医术,别说救他了,不把人立刻送走都算好了。”对自己师傅的水平,吴杏林实在是再清楚不过。

他这话才出口,面白无须的中年男人自内室走出,冷笑道:“吴杏林,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吴杏林并不怕他,此时只嘿嘿一笑:“那您老人家来看看,这姑娘还有没有救?”

吴郎中冷哼一声,上前两步,看向陈云起怀中少君。不过一眼,他面色陡然黑了几分,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臭小子说得不错,他还真没这救人的本事。

堂中一片死寂,片刻后,吴郎中笼着袖子开口:“救不了,等死吧。”

他连脉也不需把了。

对他这个答案,陈云起也不算意外,哦了一声就要抱着人离开。

“等等。”吴郎中眼中精光一闪而过,“虽然他必死无疑,但我手中有一张药方能为他续上几日命,只需……”

陈云起却头也不回,只是脚下步子快了几分。望着他的背影,吴郎中试图伸手挽留:“只要十枚大钱,救人救到底……”

陈云起走得更快了。

吴郎中见此,只能唏嘘地叹了口气:“还以为今日又能赚上一笔。”

深知他底细的吴杏林忍不住吐槽道:“师傅,你不会又要拿出那张外伤药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