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二三星斗胸前落

谁都不能阻挡她,谁都不可以。

他们近日休息的地方名唤远香坞, 取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意。远香坞位于湖心之上,四面环水, 仅靠小舟与外界相连。此时正值盛夏, 湖中红艳耀目,绿盖擎天。他们面朝荷风, 歇在软塌上,只觉凉爽宜人。

月池正拥着丝被,睡得正熟。一旁毫无睡意的朱厚照听她均匀的呼吸声,神色更加凝重。这并非是他的错觉,当李越被戳破此生最大的秘密后, 反而变得更加坦然。她意识到,她的性别不会阻断她的上进之路, 披着文官皮的女子身份,既能成为更进一步的筹码,也能变成同归于尽的威胁。她因而重归冷静,运筹帷幄,以退为进,又一次逼得他进退维谷。

先是示弱,降低他的警惕, 再抛出了“心学改良,抬高皇权”这个他无法拒绝的诱饵, 将他和他的亲信全部套了进去,逼得他不得不再次低头。接着,她成功拿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再以新大洲为噱头, 以项目制为武器, 安定四方,加强权柄。没有阴诡,皆是阳谋,却环环相扣,把所有人都逼到她设定的位置。

她坚称无意威胁他的统治,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让底层百姓过好一些而已。抬高庶民的位置,也是为了帮他更好地制衡士绅罢了。这样话术,他已经听过一次。在开关前夕,她也劝过他扶植商贾,来压制士人。

理性的一面告诉他,这的确是妥善的选择,可感性的那一面却在疯狂预警。

他从未像此刻一样深刻意识到,聪明与愚蠢,理智与疯狂,坚强与脆弱,极善与极恶,齐聚在眼前这个女子身上。他在她身上能看到人性至美的崇高,也能看到人性至恶的残忍,因而他喜欢和她过民间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可却不得不承认只有身居名利场的李越,才是真正的李越。

他的脾气越来越好得惊人,因为他心中有数,只有无能之人,才会靠发怒解决问题。他的怒火不会对现状带来任何积极影响,反而会让阿越又一次抓住机会,明白他已经无牌可打。朱厚照摩挲着月池的乌发,他们依然是最般配的恋人,也是彼此最大的敌手。

这一局,是他贪心太过,操之过急,这才叫她占尽上风。可到了明天,他们两个人又要从头玩起。坐以待毙从来都不是他的作风。这次,鹿死谁手,尚是未知数。而他比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虽然排斥她的妄念,却仍积极吸纳她的智慧。并且,比起她有时读书人的天真,他永远是现实至上,只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抉择。上一次他能釜底抽薪占了马六甲,这一次他也同样能找到破局之道。他既要这水横无际涯,又要永做这万水之主。

项目制一经推行,果然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一来,项目制充分调动了大明上下的积极性。考成法虽然也要求严格,赏赐丰厚,但官吏只有达到中央的要求,方能得到薪酬。基层的惰性的确被消除,可自身的积极性却并未被调动起来。可项目制不一样,它在加强中央权柄的同时,给予了基层较大的自主权。州县官员可以因地制宜提出让当地发展的项目,来争取中央的支持。权力、名望、升迁以及捞油水的机会……面对这样的好处,傻子才会不动弹。二来,项目制推动各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官商民的进一步协作。治农官的建设为抵抗水旱灾害,保障果腹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掌控。可月池的心愿显然不止于此。项目要落地、要实施,光靠衙门里的老爷和那几个差役可远远不够。老爷们势必分出利益,和民间协作,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时之间,各地的项目策划书如雪片一样涌向中央。月池翻阅这些策划书,都觉大开眼界。有提议发展本地酒业的;有致力于中药材种植,甚至还提出“粮药套种”之法的;有说发展肉鸡、肉羊养殖的;有说想尝试种果树……最让她惊诧的是,西部地方官僚联名上奏,希望朝廷能助力他们恢复陆上丝绸之路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