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经典(第2/3页)

姑母等“最高指示”等饿了,也等烦了。我们住在市中心,市中心有个广场,也是市里唯一的广场,游行队伍从四面涌来,到广场上集合,宣誓、庆祝、“拥护”、“打倒”一番之后,风流云散。所以姑母既是带我去吃馄饨,也是想去广场看看动静。祖母说都这么晚了,馄饨店早打烊。姑母说:

“今晚等最高指示,馄饨店也要游行,不会打烊的。”

那时候一说馄饨店,大家都知道是市中心那家。因为那时候市里只有这一家馄饨店,饮食行业的龙头老大,所以游行是断断少不了它的。馄饨店里果然灯火通明,我才吃几只,就见店里有些骚动起来,姑母说:

“快吃快吃,‘最高指示’要来了。”

这时,一个胖乎乎的人,戴着白帽,穿着白衣,有人喊他主任,他大概是馄饨店主任,站在门口急喊:

“打烊打烊打烊,‘最高指示’来了!”

我还没吃完馄饨——一碗馄饨十只,还剩六只呢,或许还剩七只,我记不清——就被姑母攥紧手臂,拖拉着朝广场跑去。

广场上人山人海,高音喇叭,明灯,标语,旗帜。姑母终于找到自己的队伍。一个人走来,给她一面旗,纸做的,纸做的小彩旗。他看看我,也塞一面旗给我。姑母的小彩旗火红,我的小彩旗黄的,或许翠绿。

迎接“最高指示”结束,那一个人又来,发给姑母一块“杏仁酥”,那一个人看看我,我以为也要发一块给我,但他掉头走了。

都是如此,夜里迎接“最高指示”,结束时都要发点糕饼。姑母深更半夜被“最高指示”指示后,第二天吃早饭我一般能吃到“杏仁酥”“袜底酥”“枣泥麻饼”。枣泥麻饼属于奢侈性食物,迎接“最高指示”之际恰逢领袖生辰之时,才吃得到。

“袜底酥”,仅仅样子像布袜的底,决没有布袜或穿过的布袜味道,你们尽可放心食用,我敢向毛主席保证。

“向毛主席保证”,那时的口头语。

小辫子拿过我的玻璃弹子,被他一打,打到阴沟里。

我要他赔,小辫子说:

“向毛主席保证,我明天赔你。”

他见我一脸不相信,就撩起左袖管,用右手在左手臂上砍三下,小辫子说:

“‘哒哒哒’骗你,我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保证,明天赔你一只玻璃弹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我们所见的画片上所听的广播中,都排在毛主席前面,我们就觉得他们比毛主席还大。在“向毛主席保证”前加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也就是加强保证的信用。而撩起左袖管,用右手在左手臂上砍三下,边砍边说“‘哒哒哒’骗你”,也是60年代的时尚,与“向毛主席保证”这一句口头语一样,一直流行到70年代末——在我们成长的岁月,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在我们成长的岁月。

看枪毙人,那是我童年的另一个经典——经典故事,留作下回回忆吧。

几个60年代出生的人回忆着60年代,一个朋友说,那时候对他而言,是个节日,他父母双知识分子,家教较严,他一直低声下气,不料时候一到,该他扬眉吐气,他去图书馆烧书,他到老师家抄家,他把右派家养的母鸡抓来,在肛门里塞一只鞭炮,然后点着,“嘭!”

想不到这个动不动引经据典间或说上几句洋文的副教授——坐我对面,曾有这样的童年生活。

人人都有一份——生于60年代的人债台高筑。

60年代,我生活的城市是江苏省苏州市。

60年代,我居住的小巷是调丰巷。

60年代,市中心广场是东方红广场,但市民叫惯察院场。

60年代,市中心广场附近馄饨店招牌是井冈山馄饨店或者延安馄饨店,但市民叫惯绿杨馄饨店。